遼寧地區由于持續的高溫少雨,遭遇了63年來最嚴重的干旱,農業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頻頻告急。據國家氣候中心全國氣象干旱監測表明,遼寧省干旱面積和中旱、重旱規模已列全國之首,今年遼寧全省糧食因災減產50億公斤左右。
記者昨日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最近幾日的陣雨對旱情緩解并不明顯。從27日起,全省又將變為晴到多云的天氣,其中干旱重災區朝陽、葫蘆島等地的氣溫仍在30℃以上。相關專家稱,干旱已持續困擾遼寧省50多天,如果這樣的天氣繼續下去,本省大部分干旱地區將由夏旱轉為“夏秋連旱”。
7月以來,遼寧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為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8月14日,國家氣候中心全國氣象干旱監測表明,遼寧省干旱面積和中旱、重旱規模已列全國之首。據悉,截至8月24日,全省總面積6275萬畝農作物中受災面積2927.5萬畝,干枯和重旱面積1870.5萬畝,其中干枯面積707萬畝。遼西及大連北部地區災情最為嚴重,坡耕地作物已基本絕收。根據當前的旱情,農業部分析預測,今年遼寧全省糧食因災減產50億公斤左右。
記者昨日從遼寧省水利廳獲悉,遼寧充分發揮大伙房引水工程和全省河庫連通聯調的優勢,在確保遼寧中南部城市用水的基礎上,為水田補水2.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800多萬畝水田的旱情,努力保證水稻產量不減、品質不降。此外,遼寧及時啟用2.3萬處節水灌溉等水源工程,澆灌作物面積900多萬畝。通過采取上述措施,使全省1600多萬畝中高產田實現穩產。據了解,全省的糧食產量可穩定在100億公斤以上。
記者從省水利廳抗旱電視會議上獲悉,為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我省馬上開展應急預案,建設應急水源,確保群眾特別是“五保戶”、敬老院、中小學等的基本生活用水。目前,全省抗旱服務組織投放設施4421臺套、機動送水車81輛,為群眾打深井56眼,有效解決了重災區群眾臨時飲水困難。在抗旱救災過程中,遼寧省建設的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等一批重大水源和輸供水工程、9500處農村飲水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證了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