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80年代“萬元戶”村支書帶領村民致富 帶出700魚老板

   日期:2015-09-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4    評論:0    
 

  養魚33年、擔任村支書11年,瀘州市江陽區江北鎮干壩村的村支書李申學,是全市第一批嘗試養魚致富并成功的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成了“萬元戶”。創業路上獲得成功后,李申學并不滿足,如今又嘗試養殖特種水產獲得成功。有了“一技之長”的李申學,通過成立專合社帶領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已有700多名“魚老板”,總產值高達3800余萬元。2015年,李申學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同時還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
 
  敢吃螃蟹 80年代成為萬元戶
 
  李申學的童年特別清苦,因此對自己14歲那年的春節記憶猶新——這年的年夜飯,他們的桌上有魚。當時,無論是糧食還是肉類,都要靠集體勞動掙“公分”兌換。李申學的父親已不在世,母親又要照顧妹妹,1972年的大年三十,看到母親焦慮的樣子,14歲的李申學下定決心要改善伙食,冒著嚴寒跳進刺骨的水田里打魚,凍得渾身發抖,最終換回了一家人圍坐在煤油燈下吃魚過年的幸福。
 
  自此,李申學與魚結下了不解淵源。李申學當兵轉業回家后,遇上生產隊里發包集體魚塘,他第一個“吃螃蟹”:一年后,李申學靠養魚獲益近700元。“承包10年期滿后,自己掙到2萬多元。”李申學說,當時他是遠近聞名的“萬元戶”,養魚也被他當成了職業。
 
  艱難創業 6年創造百萬財富
 
  1992年,李申學發動6名戰友,到相鄰的況場鎮承包了方山村的兩個共計60畝的水庫,開始干起自己的“小事業”。就是這兩個水庫,在6年時間內共為他們創造了150多萬元的收入。
 
  “水庫在方山的山頂,必須新建基礎設施。”李申學和戰友一起,在水庫邊修了4個魚棚,期間全靠人工運送建材上山,吃喝拉撒也全在山區。投入魚苗后,6人輪流換班在山上蹲守,其余人每天往返水庫,李申學從家里趕到水庫必須走2個小時的山路。為此,他經常在換班前一路小跑。“生意好的時候,我每天要跑兩趟,每趟要挑200斤魚下山。”對于普通勞動力來說,能挑100斤左右就很不錯了,“我當過兵而且當時年輕,完全沒問題”。一年下來,李申學至少要挑5000斤魚下山。整整6年肩挑背扛,他的肩膀也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
 
  回饋家鄉 帶出700多個“魚老板”
 
  承包水庫期滿,李申學下山,他又立即承包了干壩村高院墻水庫,嘗試養殖美國斑點叉尾鮰,開始涉足特種水產養殖。特種水產養殖為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李申學成了當地十里八鄉赫赫有名的養魚能手。
 
  有著 33 年養魚經驗的李申學,被村民尊稱為“魚頭”,他沒有選擇專職養魚經商,而是回饋家鄉人教大家養魚,帶著大伙一同致富。2009年,李申學成立瀘州市康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特種水產養殖2500多畝,建成了瀘州最大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目前,合作社的會員人均年收入已突破萬元。
 
  在李申學的帶領和指導下,如今,100多戶干壩村村民已成為全村的致富能手。同時,干壩村周邊水產養殖戶增至近700家,品種多達16個,實現年產值3800萬元,促進養殖戶戶均增收2.3萬元。其中,村民陳宗高單水產養殖年收入就高達80多萬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