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東東營小麥總產量十三連增

   日期:2015-08-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49    評論:0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事關全市社會經濟發展。8月15日,記者從市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了解到,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118.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其中,小麥總產量54.35萬噸,同比增長28.4%,實現十三連增。市統計局將這一局面稱為“種植結構優化明顯,林牧漁業發展平穩”。

  棉花地改種小麥

  致使單產下降

  徐敦魯是廣饒縣大碼頭鎮碼頭二村居民。今年夏天,他家里的13市畝麥地,一共產了近12000斤,算下來單產達到了900斤,今年夏糧再次豐收。再獲高產,是大碼頭鎮小清河支流預備河流域的很多種糧農民的共同感受。央上二村的徐懷興和東燕村的宋大爺都種了8市畝地,都收獲了近8000斤的高產量。

  跳出這個流域,全市范圍內的小麥總產量也實現了大幅增長,統計下來小麥總產量達54.35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28.4%。市統計局工作人員分析稱,氣候的適宜,客觀上促進了小麥喜獲豐收。種了一輩子地的徐敦魯對此印象深刻,去年冬季少雪氣溫高,少有凍害,而春季積溫略低于常年,生長期普遍延長3至5天,奠定了高產的基礎。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小麥整個生長期看,病蟲害防治比較到位,多數麥田都能及時得到澆灌,加上農民都選種濟麥22、濟麥16等優質高產良種,小麥連續十三連增盡在情理之中。

  不過,在全市小麥總產量喜獲豐收的背后,卻有一些值得注意和反思的地方。去年11月份全市小麥播種面積為122.29萬畝,同比增加27.68萬畝,增長29.3%,但單產卻出現了一定幅度下滑,444.5公斤的單產數據,同比下降0.7%,較為罕見地沒有出現總產和單產同時遞增的情況。

  在不少種糧大戶自己的賬本上,單產數據比444.5公斤還要低不少。馬玉光種有24市畝小麥,是陳官鎮燕兒村當地的種糧大戶,往年單產在800斤以上,但今年單產只有700斤。鎮政府每年都出資200萬元購買黃河水,種麥農民的春澆和冬灌已經不用自己拿錢,這讓馬玉光免于承擔更大的損失和資金壓力。

  像馬玉光這樣的減產屬于個例,并不能代表基本情況。來自市統計局的一份數據顯示,全市小麥單產降低,是受過去的棉花地改種小麥的影響。

  由于棉花取消臨時托市政策價格降低,以及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力度增重、土地流轉規模加大、人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棉花地改種小麥已是十分明顯的趨勢。數據顯示,自去年來棉花播種面積132.05萬畝,同比減少28.4萬畝,減少17.7%。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表示,隨著各種農業扶持政策的變化,農作物種植結構繼續呈現種糧增加、種棉減少的趨勢。

  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因素促成了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快速增加,但隨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以東營區六戶鎮的很多農民為例,過去的棉花地新增種小麥后,過去多年的棉花粗放種植使得耕地條件較差,水利設施不完善,水澆條件差,造成糧食單產明顯低于過去種糧耕地。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