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寧夏揚水泵站實行硬件升級改造 水利灌溉不再是難題

   日期:2015-08-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58    評論:0    

  寧夏揚水泵站,承擔著6個行政村30個生產隊3.81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近期揚水泵站實行了“硬件”改造升級,灌區閘門自動量測水監控系統安裝后,控制室電子顯示屏上渠道水量變化和水位高低一目了然,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對灌溉閘門的開關。

  進入伏天,酷熱一點沒有減弱的勢頭,田里喝足了水的玉米,卻挺直了蔥綠的腰身,捧出束束纓花,像是在揚起張張快活的笑臉。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五里坡揚水泵站,承擔著6個行政村30個生產隊3.81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從6月初開始,到7月底,是全年灌溉的關鍵環節。往年,全站11名職工投入緊張值班中,7人盯著泵房設備運行,其他人在站長的帶領下,坐上皮卡車24小時巡渠。餓了,啃幾口冷饅頭,困了,擠在車廂打個盹。他們的神經繃得緊緊,因為14.65公里長的干渠,197條138公里支斗渠,都存在著涌水的隱患。更頭疼的是村民們搶水,隨時可能沖毀渠道,淹沒莊稼、村道。

  水從門前過,不“淌”(灌溉)也有錯。群眾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看著水過來了,人人都想早點灌完自己的地,搶水,吵架,打架,成群結隊的跑鄉上告狀。扁擔溝鄉人大副主席馬忠國說:“往年灌溉期間就是鄉鎮干部最頭疼的時候,為了平息糾紛,鎮上組織干部在渠上蹲點安排灌水,最忙的時候,一百多名鄉鎮和村隊干部連天連夜守在渠上。”

  水費收繳困難,渠道損毀沒錢修,水“淌”多了干脆就放到溝道白白流掉,灌溉成為農民管不了、村集體不愿管,水管單位管不好的一顆“燙手山芋”。

  2014年10月,寧夏啟動2014年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利通區五里坡揚水灌區成為全區3個試點之一。項目實施首先把“淌明白水,算清楚賬”作為突破口。春灌前,主要斗渠直開口安裝了163個磁致伸縮水位計,灌區第一次實現了水量精確計量。

  揚水泵站實行了“硬件”改造升級,灌區閘門自動量測水監控系統安裝后,控制室電子顯示屏上渠道水量變化和水位高低一目了然,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對灌溉閘門的開關。

  五里坡灌區作物種植以玉米、經果林和牧草為主,農戶一部分來自縣外生態移民,種植結構單一,增收渠道不暢。項目實施后,水價從0.073元,一下子提高到0.21元,價格翻了三倍,這讓不少用水戶有怨言。利通區政府及時出臺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辦法,給他們吃了“順心丸”。

  在西溝沿村委會大院公示欄上,全村428戶村民已交水費、已用水量、補貼標準和補貼金額清清楚楚。35歲的馬軍按照標準,能領到36元補貼。他說:“以前用水算得是糊涂賬,雖然現在水指標夠用,今后也要計劃改種耗水低收入高的經濟作物”。農民用水協會、用水戶領到了水資源使用權證,主動調整種植結構,高耗水作物由過去的21%,壓縮到了1%。10萬立方米水權在協會間流轉,初步實現了水權交易。

  分類水價和超定額水價加價,發揮了“杠桿”作用,有力促進了節約用水。項目區共節水150萬立方米以上,節水率1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數由過去的0.45提高到0.55。灌溉周期由10天縮短到7天,畝均水費降低8元,畝均節省0.5個工作日,節省用工效益48萬元。

  在原有分配用水指標不變的前提下,項目區恢復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5萬畝,有3家高從事高附加值的種植企業落戶五里坡,據此一項,就可帶動當地上千村民就地務工。

  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也“趁熱打鐵”,快速推進。目前共發放工程所有權8份、管護權證4份、使用權證20份,簽訂管護責任書20份,有效解決了小農水工程“最后一公里”管護主體和責任缺失的問題。

  利通區水務局局長楊漢清認為,農民用水協會的“助推器”、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的“穩壓器”,和水價調整的“調節器”,是確保農業水價改革取信于民、取得實效的關鍵。

  支渠長馬學義說,上水期間,終于能睡個囫圇覺了。海子井村農民馬國林感嘆:節水就是省錢,省水還能賣錢。曾是方圓幾十里種無籽西瓜“老把式”的他還有個打算:乘著好政策,秋后多包點地,掙更多的票子。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