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冶市金湖街辦平原村,有位能人村支書——左自文。他善用“乘法”賺錢,帶領村民在水稻田里種葡萄,村民收入增了20多倍;他的葡萄既可鮮銷,又可釀酒,比普通的葡萄收入又多一倍。近日,記者走近平原村,感受到葡萄美酒賺大錢的魅力。
葡萄收入高,比水稻增20倍
今年63歲的左自文,種了20多年的葡萄。
1991年,大冶鼓勵農村發展多種經營模式,有計劃,有指標。然而,種慣了水稻的村民,都不愿去冒險。村支書是第一責任人,左自文頂著父母的責罵,在自家責任田里栽下了全村第一棵葡萄苗。
誰都沒想到,左自文這一無奈之舉,卻為平原村闖出了一條富路。
“種下的葡萄當年就有收益,第二年就開始賺錢,收入是種水稻的10倍,父母不反對了,一些膽大的村民也開始拿出一部分責任田,試著種葡萄。”老左倍感欣慰,如今,平原村有30多戶農民種植葡萄,面積近百畝。
20多年摸爬滾打,老左總結出了一套種葡萄的心得:一是防治病蟲害,尤其要謹防灰霉病和透翅蛾蟲害;二是勤剪枝,這樣可以提高結實率;三是投放有機肥,從源頭上保產量保質量;四是精細化管理。此外,還要控制成本,每棵葡萄肥料、藥物等投入控制在10塊錢左右。
按照老左的方法,平原村的葡萄畝產5200斤左右,按今年市場上每斤6元算,畝產收入3.1萬元左右,“這個收入是種一季水稻的20多倍。”說著,老左從屋里拿出賬本,翻給記者看,他家的葡萄今年已經賣了7萬多元。
葡萄釀成酒,收入再翻番
賣葡萄,在老左看來并不是最佳選擇,他還有一個更賺錢的法子——釀酒。
他家的葡萄園里有一排平房,里面擺放了一排盛滿新鮮原汁葡萄酒的酒缸。
“1斤新鮮葡萄可以釀造0.7斤葡萄酒,每斤葡萄酒賣18~20元,扣除1.5元的白砂糖投入,每斤鮮葡萄釀成酒后能賣11.1元,較賣葡萄凈增5.1元。待下半年或明年上春,葡萄酒價格更高,收入比賣葡萄要翻一番!”老左說,他家的10畝葡萄,大部分都用來釀酒,年產2~3噸。
“葡萄酒香甜可口,還可以降血壓、軟化血管,有益壽延年之效。”老左認為釀酒是個前景看好的產業。如今,村里80%的葡萄種植戶都跟著他釀造葡萄酒。
“即使葡萄酒不好賣了,他們還可以賣葡萄,宜賣則賣,宜釀則釀,賺錢更有保障。”老左信心滿懷地說,通過村帶戶、戶帶戶、市場帶農戶等方法,平原村的葡萄產業一定會越做越大,成為富民強村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