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曼:誰射的最準,獎勵火雞一只,最大的火雞。
這里是鹽城市的一個火雞養殖場,正在舉辦的是一年一度的火雞狩獵節。按照比賽規則,一個家庭派出一個代表參加射擊,誰射得越接近把心,誰就贏得今天的比賽。
魯曼:這是誰家的媽媽,給媽媽加加油,喊兩聲說不定火雞就下來了。
小孩:媽媽,加油呀,用力。
眼看著射箭的人找不到要領,養殖場主人廖正軍趕緊上前教授。妻子魯曼解說活躍現場氣氛。比賽結束,檢查比賽結果。
魯曼:大家一起看一下,誰的箭最準。寶寶你說誰的箭最準。
小朋友:我媽媽的。
魯曼:好,今天火雞就是你媽媽的了。
獲勝的一家三口,趕緊去抓火雞。抓雞讓獲勝家庭吃了點苦頭,因為這些火雞野性十足,是普通土雞的三倍大。不過能免費獲得這只價格在500元左右的火雞,他們還是非常高興。看到游客們玩得盡興,廖正軍也覺得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廖正軍:讓更多的人親身體會一下這個火雞,同時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火雞,了解這個火雞。
曾經的廖正軍出身于農村,窮得連學費都交不起。2008年大學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就帶著僅有的4000多元錢回到老家養殖火雞,6年的時間,他帶領的火雞合作社一年銷售額達到了3500多萬元,這樣具有勵志色彩的創業經歷,鼓勵了一批年輕人返鄉創業。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院長陳曉明:廖正軍和魯曼是我們的杰出校友,他們不是追求安逸的生活,而是選擇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去做,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去做,更重要的是什么,自己的創業當中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中共建湖縣組織部組織部長鄧小鋒:他(廖正軍)逐步(創業)有成了之后,引領了好多,示范帶動了好多大學生,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他們(廖正軍和魯曼)回去通過四五年,固定資產已經搞到了上千萬,那我覺得值得一試,不僅僅單純停留在城市里面找一項工作。回來空間很大,平臺很多,機會也很多。
2007年廖正軍正在揚州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讀大三。這一年奶奶生病,他回去看奶奶的時候,發現家里多了幾只模樣奇怪的火雞。一問才知道是父母的朋友從國外帶回了幾只火雞蛋,賦閑在家的父母就開始養殖火雞,本來是養著玩玩,但很快他們發現火雞很好養,繁殖還快。廖正軍就對火雞上了心,他利用在上海打工的機會考察市場,一問上海的火雞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批發價上百元一只,廖正軍一對比自己的養殖成本,嚇了一跳。
廖正軍:(一只火雞)賣的價格,批發價格在100塊錢左右,一只的純利潤我們算下來30到50塊錢的利潤。比家雞的話,起碼是它三倍到四倍的利潤。
火雞市場讓廖正軍很興奮,但此時家里被火雞弄得快揭不開鍋了。父母沒有收入,還要給奶奶治病,火雞的飼料錢就成了問題。為了養活這百十只火雞,廖正軍不得不接受女友魯曼拿出來的學費,不料學費被挪用做飼料款這事,讓女友家人知道了。很快廖正軍就經受了生活的艱辛,感情的磨難。女友的母親找到了廖正軍。
魯曼的母親唐雪翠:我還是自私的,我不能拿我家女兒家的幸福跟他去打賭。你如果為了魯曼,真心的愛魯曼,你就應該放手,應該祝福魯曼找一個更好的人家。
女友母親的話,涼透了廖正軍的心。他感覺自己像一葉浮萍,除了承諾,什么都給不了魯曼。這段不被家人祝福的愛情,讓兩個年輕人背道而馳。當他們再次相遇,又會經歷哪些動人心弦的故事呢?
2008年6月廖正軍大學畢業,在上海一家軟件公司找到了工作,年薪十多萬元,這讓父母很驕傲。可半年之后,廖正軍的一個舉動卻讓他的父母感覺抬不起頭,就連親戚都嫌棄他丟人現眼。
廖正軍的舅舅楊定強:你說我們這些做舅舅的,臉也不好處,好像走出去沒有光彩。甚至有一次他爸爸到辦公室來,把辦公桌子用斧頭把它砸了一個洞,當時他怕死了。
記者:他爸就為了不讓他待這兒干。
廖正軍的舅舅楊定強:就是的,說他沒有出息。
2008年12月,剛工作半年廖正軍辭職了,帶著身上僅有的4000元錢,回到了老家建湖縣陳甲村,非說要養火雞。本來大學讀的是藝術設計專業,竟然回來養火雞,村民們指指點點。可是,不管別人怎么說,廖正軍都堅持自己的判斷。
廖正軍:農村里面他們對這個市場不了解,對傳統的農業項目來說的話很致命的,但是對我來說的話,可以從他們身上吸取教訓,可以把我這個項目就是做的跟他們不一樣,特別一點。
廖正軍需要個幫手,他找來了從小一起長大關系最鐵的高中同學,可是他拿著未來發展的設計圖唾沫橫飛的說了半天,同學卻一口拒絕了。
廖正軍的同學張海東:就包括當時他給我看的一些設計圖,我都給他否決掉了。因為這個東西對于你來講不大現實,因為目前來講,你就是光桿,我不可能被你拖下水,那是不可能的。
但這時廖正軍主意已定,他租下了一個廢棄的學校,用4000元錢從廣東買了300只火雞苗,開始養殖火雞。親人不理解,朋友不幫忙,周圍的冷嘲熱諷讓他陷入矛盾和掙扎中,廖正軍感覺自己一無所有,就是一個光桿司令在孤軍奮戰,很脆弱也很無助。那段時間,沒有錢買飼料,他就靠著原先父親的那些火雞,零散賣些貼補費用,火雞經常吃了這頓,廖正軍就開始愁下頓。他白天拼命的干活,一到夜里就覺得日子特別難熬,幾次在睡夢中哭醒。
廖正軍:白天還要裝作加強,然后夜里面會把自己的被子捂在頭上面,自己在淌眼淚。(失聲痛哭了),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扛過去。
但是三四個月后,廖正軍發現一個致命的問題,按理說公火雞的個頭應該比母火雞大一倍才對,但是他養殖的公火雞卻總是長不大,跟這些母火雞的個頭差不多。
廖正軍:這是個母火雞。當時公雞只趕上母雞那么大,就這么點大,只有七八斤重這樣子。
記者:那公雞應該長多大。
廖正軍:這個公雞應該這么大的才對,這個它有20斤。
廖正軍養殖廠里的火雞分為白色“尼古拉火雞”,花色的“青銅火雞”,黑色“貝蒂娜火雞”三種,按照資料上說,這三個品種的公火雞個頭都應該達到20多斤重,廖正軍納悶了,自己養殖的公火雞重量怎么差這么大呢?如果照這樣養下去,非要虧本不可。不但商品火雞每只少賣一半的錢,用這些公火雞去配種的話,下一代的火雞個頭會更小,還更容易生病。采訪時,廖正軍告訴記者,讓他找到問題所在的是一些像這樣的照片和視頻。當時有一天他無意中看電視,看到鏡頭里美國農場里的火雞,他驚呆了。
廖正軍:這個場景,就是跟我們當時看到的那個美國火雞農場的火雞有相似性的,一眼望下去全部都是火雞,這種大小都差不多,狀態都非常好,很有精神,要是我們把火雞種引回來了該多好。
廖正軍認為之前從國內購買的火雞苗,大都是近親繁殖的后代,所以品質變差,長不大,要想未來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從國外引入種蛋。2009年6月份,廖正軍養殖的第一批火雞出欄了,雖然品相不好,但也賣了2萬多元錢。與家人想的再養多一點不同,廖正軍決定把這全部賺來的兩萬元錢,全部用來從國外引入種蛋。想法挺好,實施起來挺復雜,他找到上海一家有資質的貿易公司,不惜成本,花了比普通種蛋高20倍,以每只200元的高價,從美國進口了100枚的火雞種蛋。采訪時廖正軍說國內和國外的火雞種蛋肉眼就能分辨。
廖正軍:像這個蛋的話,上面斑點比較多,因為火雞是鳥類,它野生狀態下,它也有飛行的高度,有一點滑翔能力。而這個購買的國外蛋退化得比較嚴重,它的品質差別太大了。
別看這批火雞種蛋數量只有100枚,但是繁殖能力強,和廖正軍的火雞雜交后,一年的存欄量就達到了2000多只。2009年12月,新品種的火雞養殖了5個月,果然個頭長到了20多斤重,野性也更足了。到了銷售季火雞多了,廖正軍認為用以前掃街的方式,挨家到酒店推銷顯然不行了,時間成本高,市場又局限在江蘇上海等地,他需要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廖正軍到處湊了1萬元錢,孤注一擲都砸到了百度,阿里巴巴等網站,進行宣傳推廣,果然這次不僅是江蘇,全國各地都有不少客戶主動聯系,看貨后對新品種的火雞都很滿意。
廖正軍:大小比較一致,而且看起來毛色比較好,我們的收購商看著也就比較舒服,他也需要質量很穩定的火雞。
新品種的火雞,不僅收購商喜歡,不少農戶也開始向廖正軍購買火雞種苗養殖。廖正軍想方設法擴大火雞的銷路,比如利用西方節日有吃烤火雞的習俗,通過網絡或是現場活動推銷烤火雞,一到節日很受年輕人的歡迎。為了向酒店推銷,廖正軍還開發出了爆炒火雞肉,紅燒火雞等菜品。兩年時間,廖正軍火雞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00萬元,自己也賺到了幾十萬元錢,廖正軍很開心。更讓他興奮的是,這些日子雖然沒有分手的女友魯曼的手機號碼,但他一直在QQ上給魯曼留言,開始總是石沉大海,但是堅持了兩個月后,魯曼終于回復了。
廖正軍:還是著急心里面,但是我沒有把這種著急的心態表現出來,我就是給她Q上留言,然后在徐州那邊自己注意身體。
魯曼:其實他發過來的每一條短信我都在看,每一條都沒舍得刪,不知道,跟他在一起有一種家的感覺,挺有依靠感,挺有安全感。
經過半年多的聯系,魯曼第一次來到養殖場看廖正軍,本來是件高興的事,結果卻出了岔子,電瓶車拋錨了。就是這輛破舊的電瓶車成為兩人愛情的轉折點,魯曼決定要給廖正軍一個驚喜。
魯曼:我跟你講你都不相信,我從來沒有買超過100塊錢以上的東西。我絕不亂花錢,能省一分錢我省一分錢,然后我首先攢到一個首付了,我一咬牙我就給他把這個車,先買過來再說。
2011年1月,魯曼用攢下錢,買下了這輛面包車作為禮物送給廖正軍。為廖正軍事業的起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廖正軍每天都打電話給魯曼,聊聊廠里的情況,兩人的心克服了距離的考驗,愛情比以前更甜蜜了。
魯曼:雖然說兩個人可能距離遠了,但是心更近了,因為當時就是說我們討論的話題就不是在雞毛蒜皮。我們往往分開來以后,反而談的更多的就是我們以后的理想和事業。就越談越近,就覺得好像找到了,不緊緊是男女朋友關系,好像更找到了人生的知己這個樣子,就是說革命感情更深了。
廖正軍和魯曼的愛情幾經坎坷,終于走到了一起。2011年4月,兩人在火雞養殖場里舉辦了婚禮。可是,婚禮上開開心心的他們沒有想到,婚后還不到一個月,魯曼就受到從未有過的委屈。
魯曼:當時我就覺得,哎呀,天哪,我說怎么結婚以后忽然就變成這個樣子了。我心里面感覺特別的難受,我不知道這樣的爭吵以后還會增加多長時間,早知道當初這個樣子,我還不如一起就把廖正軍給帶出去打工好了。
2011年廖正軍的火雞生意逐漸上了正軌。事業順利,家庭幸福。可此時廖正軍的一個做法,卻突然把全家人的生活拉入了谷底,也讓辛苦打拼下來的事業岌岌可危,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婚后不到一個月,一天清早,魯曼聽到火雞場那邊有激烈的吵架聲,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廖正軍和父親廖大華正在爭吵。吵到動怒處,父親氣急了,把一筐火雞蛋一腳踢翻,轉身走了。這一筐火雞蛋值5000多元錢呢,老爺子怎么舍得,被什么事氣成這樣呢?
父親廖大華:當時心里已經氣了好多天了,為這個雞棚建設,所以氣得就把蛋蹬掉了。
原來,父子吵架為了一件事情,擴建。2011年,廖正軍拿出靠著養火雞賺得的50萬元,又和親戚借了20多萬,先包下了30畝地,后來逐漸增加到了1000畝,劃分了幾個功能區,一部分投資30萬增加火雞圈舍,擴大火雞的養殖規模,一部分種植牧草,養殖了麝香鼠,孔雀等其他珍禽。父親覺得年輕人不知深淺,但廖正軍卻認為既然選擇回鄉創業,就一定要干得出彩兒。
廖正軍:包括我們一些客戶的訂單的情況來看的話,兩到五年之內,火雞這個市場的行情,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間的。根據幾年摸索的經驗,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把它做成一種標桿。
這時,廖正軍和農戶養殖的火雞量年出欄能達到了1萬只,他急需要一個大訂單給這些火雞找到銷路。這時,一個福建漳州客戶打電話找廖正軍詢問,這個客戶已經聯系半年的時間,口氣很大,但是從來沒有下過訂單。廖正軍隱約覺得這是個機會,決定主動出擊到福建去找這個客戶面談。
廖正軍:他當時問了你估計你有多大的量,我說一萬只的話,我可能人家不感興趣,我說一年的話,三五萬只不成問題吧,我就想著我敢說這么多,你敢要這么多,他說好,你只要有這個量,我立馬給你簽合同。
客戶要求3萬只火雞,必須在一年內交付,如果到時完不成,要賠付5萬元的違約金。可是,廖正軍和合作社農戶手里的火雞一年滿打滿算也只有1萬只,他憑什么如此大膽,敢接這么大的訂單,還差兩萬只的火雞這上哪找去呢?廖正軍帶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了火雞養殖戶符永泉,符永泉當時并不是廖正軍合作社的成員,但是曾經打電話找過廖正軍,讓他幫忙銷售火雞,廖正軍說明了情況,對方很驚喜,兩人一拍即合。收到了符永泉的300只火雞,廖正軍的心里多少有了一點底氣,因為平時像符永泉這樣找他幫忙賣火雞的農戶有不少。
廖正軍:當時心里面有一點底的,有很多的養殖戶他可能拿的別的地方的苗,人家不能給他回收的,他也賣不出去的,就是這樣的客戶我手里面也有這樣的一部分客戶在手里面。
原來火雞在國內還是比較新的品種,很多農戶看到有利潤就開始小規模的養殖了,但銷售就成了難題。散戶養殖量少,給酒店送貨的大客戶不敢貿然下單。貿然下單而沒有大客戶下單,平時在市場上買火雞的人并不多,農戶又掙不到大錢,不愿大規模養。這個困境也困擾著廖正軍,正是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訂單,讓他找到了事業的轉機。
廖正軍:通過這個訂單的話,把農戶火雞回收了以后,他能賺到錢了,他還會下去繼續養,同時他還帶動其他的農戶一起養,到那個時候,不僅有三萬只,到時候5萬只,真正10萬只以后都能接了。
一年之內,廖正軍不僅聯系了周圍的農戶,還組織到了包括貴州,河南等地養殖戶的火雞,順利完成了這3萬只火雞的大訂單。很快,火雞行業里的人都知道在江蘇鹽城有個小伙兒能回收火雞,廖正軍一下子就出了名,越來越多的農戶和收購商與他合作,2013年,廖正軍火雞的年銷售額超過了3500萬元。除此之外,廖正軍利用自己的藝術設計專長,研究制作出了很有特色的羽毛畫,成為了他新的贏利點。廖正軍還整合了附近的農產品資源,建立網上銷售平臺銷售農產品。今年廖正軍和魯曼的寶寶也出生了,經歷了事業和愛情的考驗,這對85后的小夫妻面對未來更加的成熟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