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喜悅,綻放在中原大地。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量達702.36億斤,實現連續13年增產。夏糧總產比上年增產34.56億斤,增產幅度為5.2%,這是2007年以來我省夏糧增產幅度最大的年份,為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夏糧平均畝產量達429.4公斤,比上年提高19.7公斤,畝產增產幅度為4.8%。全省小麥總產量達700.2億斤,比上年增產34.4億斤。
今年夏糧增產,得益于面積增加和單產提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惠農“大禮包”,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全省夏糧播種面積達8178.5萬畝,比上年增加0.3%。其中小麥播種面積8138.49萬畝,比上年增加0.4%;今年小麥生長期,農業氣象條件良好,去冬今春以來,雖然階段性強降溫、降水和大風冰雹等天氣造成小范圍災害,但災害總體較輕。小麥成產三因素呈現“兩增一減”,夏糧單產較上年有所提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夏糧生產,針對今年春天嚴峻的病蟲害防控形勢,省財政撥出1080萬元用于小麥病蟲害應急防控補助,全省共籌措小麥重大病蟲防控資金5000萬元,有效遏制了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為夏糧豐收贏得了主動。
記者從省農業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成的4046萬畝高標準糧田以及417個小麥高產創建萬畝方,更為小麥抗災奪豐收提供了堅強保障。今年高標準糧田建成區小麥平均畝產超過500公斤,比非建成區高100公斤。
“前腳用收割機收完小麥,趁著土地墑情好,后腳找來玉米播種機搶時播種。”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化服務的完善,讓農民種地越來越省事。今年“三夏”,小麥收獲機械化率達到98.7%。全省1.6萬個農機、植保等專業服務組織,不僅讓農民種地省事,每畝每年還節約成本100多元。
在農業生產資源約束趨緊、自然災害多發、糧食持續穩定增產難度加大的背景下,我省大力推廣綠色增產技術模式,實現高產高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2015年全省小麥配方肥推廣施用面積達6800萬畝,畝均少施化肥1.16公斤,畝均增產24.4公斤,畝均節本增效45.2元。
今年全省平原、山區、丘陵實現全面增產,是河南歷史上少見的夏糧均衡增產年份,也為夏糧穩產增產起到了強力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