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歐洲的人都知道,蔬菜比肉貴不足為奇。“擅長農耕的湖南人,原來在歐洲俏得很呢!”湖南伢子唐勇,瞄準芬蘭當地產業短板,給發展湖南農業選了個好碼頭。
6月底,記者來到芬蘭,在科沃拉市目睹了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的發展。該園區由芬蘭大唐集團投資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重點培育食用菌、果蔬產品,致力于打造綠色有機農業現代化產業園。
唐勇眼光很“毒”:芬蘭農業在全國GDP中所占份額僅1.9%,本地蔬菜產量、品種少,大部分依賴國外進口。但芬蘭又具備溫帶海洋性氣候色彩,南部平均溫度可達15℃,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溫度、雨水和日照能夠保證。加上芬蘭地廣人稀,土壤肥力高,很適合發展農業。
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選址也有講究—距芬蘭最大的出口港哈明那僅50公里;距科特卡港口也只有60公里,該港還是中國貨物出口俄羅斯西部發達地區的必經港。從這個園區運出去的東西,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內銷往歐洲,或送往中國。
“我們堅持‘邊建設、邊招商’的原則,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的招商已初見成效。”唐勇說。從2014年2月籌建開始,園區通過購買及收購當地企業資產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推進產業園發展,避免了漫長的建設期。目前園區一期已擁有150畝辦公區域,極目遠眺,不遠處除了茂密的森林,還有等待收購的成片廠房。
通過多次在我省各地舉辦招商推薦會,組織有意向的企業前往芬蘭實地參觀考察,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這個湖南人在北歐的第一個“家”名號越來越響。2014年入園企業已有2家,今年新增簽約入園企業4家。
“我們希望引進農業相關貿易商及物流企業達到20家,解決約500人的就業,園區年產銷值達到8000萬歐元,并為更多的湖南中小企業‘走出去’鋪橋搭路。”在唐勇看來,國家支持企業“走出去”是大背景,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境外投資最好是“抱團出海”。這樣影響力比較大,從對方政府拿到政策優惠也比較容易,至少在企業碰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多獲得一份幫助。
唐勇還建議,中小企業“走出去”一定要吸引人才、培養人才,而且要敢于吸引外國當地人才,雇傭當地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