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赤峰打造“胡蘿卜第一鎮” 萬噸滯銷農民血本無歸

   日期:2014-08-13     來源:法制晚報    瀏覽:183    評論:0    
核心提示:胡蘿卜豐收了!在這個八月,對于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的村民們來說,這本來應該是個好消息。這個全內蒙古種植面積第一的小鎮

    胡蘿卜豐收了!在這個八月,對于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的村民們來說,這本來應該是個好消息。這個全內蒙古種植面積第一的小鎮曾經一度喊出“打造胡蘿卜第一鎮”的口號。

    如今,現實卻是至少一半的胡蘿卜無人收購,而少數幸運被收購的農戶則要面對連種地成本都無法收回的最低收購價,甚至有農戶大喊:“豐收跟絕收一樣!”

    更讓人意外的是,滯銷曝出的不僅是鎮政府的無力解決,鎮政府甚至承認所謂“第一鎮”的種植面積與宣傳不符,也并沒有組織過農民進行大面積種植。而這背后折射出的則是政府對于農民一擁而上式種植的引導難題。

    滯銷現狀 胡蘿卜沒人收 農戶稱血本無歸

    “血本無歸啊!”這是大廟鎮公主陵村村民田桂玲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當時記者剛剛進入公主陵村,就被十多名村民圍住。每個村民都搶著說自己賠本的情況,甚至有的村民還因為成本和賠錢的數目爭了起來。

    “種子錢都回不來!”

    “也就回來個化肥錢!”

    “化肥錢都回不來!”

    趁鄉親們在爭執,田桂玲借著自己距離記者比較近,搶先告訴記者她家種了13畝胡蘿卜,投資約一萬元,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薄膜(應是地膜,當地人習慣稱之為薄膜)等各項投入。原指望一畝地能收入四五千元,“現在包地才200元一畝啊!賠死了!就這還沒人包呢!”田桂玲說。

    據記者了解,包地是當地的一種胡蘿卜銷售方式,就是商戶直接用一定價錢將整畝地全部包圓,胡蘿卜不論多少都歸商戶。現在眼瞅著胡蘿卜在地里長著就要裂口報廢,但是商戶們卻很少上門來收。

    那么200元包一畝地是個什么水平呢?以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行情為標尺,8月6日胡蘿卜最低的價錢是0.2元每斤,而一畝地一般能產6000斤,也就是說價值上千元的胡蘿卜被人家200元買走了,農民肯定是心疼的。

    “我和老伴身體都不好,本來想要是掙了錢,買點藥看病的,這錢也沒了。”田桂玲說著干嚼了兩下嘴巴,有些說不下去了。

    記者詢問了多位大廟鎮村民,情況基本類似。 楊桂芬,種胡蘿卜18畝,投資一萬八;李文友,種胡蘿卜20畝,投資三萬;李亞茹,種胡蘿卜13畝,投資一萬三……

    曹永華是村民眼中的幸運兒,因為她家的地有人包了,然而價錢同樣是讓人咋舌的200元。“這個價錢為啥要賣呢?要是不賣還得自己清地,包給人家人家負責清地,清了地好趕上種下一茬玉米。”曹永華這樣解釋她接受低價的原因。

    收獲賠人工 大量胡蘿卜未拔出

    本來是搖錢樹的胡蘿卜,如今無人收購,部分農戶索性不去拔出地里已經成熟的胡蘿卜。

    “你看,這一片都是,那邊也是。”大廟鎮的金玉鳳指著大片沒有收獲的胡蘿卜地對記者說。記者注意到,很多地仍然被綠色的胡蘿卜葉覆蓋,但是在田埂上和道邊,零星散落著一堆堆大大小小的胡蘿卜。

    金玉鳳是當地所謂的“胡蘿卜經紀人”,除了自己種植一部分,她更多的工作是幫著鄉親們銷售胡蘿卜,然而今年她也沒有辦法了。據她所知,已經起出來的胡蘿卜只占很小一部分,“起出來人工費用是每畝380元,但是起出來也沒有人收,農民索性不起了,我還見過有人在地里喂牛呢!”金玉鳳這樣說。

    已經有十幾年種植、收購經驗的金玉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的種子的費用得600元,要是用了好的紅山2號就得1000元了;薄膜、農藥、除草劑得100元;雇個拖拉機播種100元。此外再加上雇人放風等項目,一畝地最少要投入1500元,一畝地如果200元包出,農民要賠上千元。

    據金玉鳳回憶,之前還有客商來收購,可是對方提出的價錢是2000元一畝。當時村民們覺得距離心中4000元以上的心理價位差太遠,就沒賣。沒想到后來越來越低,現在只有200元一畝地報價了。

    滯銷原因 播種撞高峰 大廟胡蘿卜不敵山東貨

    為何會發生滯銷呢?金玉鳳說,她聽跟她聯系的客商介紹,是因為山東的胡蘿卜今年下來的晚,許多客商都去山東收購了,相比起來那邊交通更方便。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大廟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任李堅的證實。

    據李副書記介紹,往年大廟鎮的胡蘿卜是要打一個時間差,就是要等山東的胡蘿卜沒了,而河北圍場的胡蘿卜還沒上市。今年因為天氣比較好,大廟農戶播種早了,而山東那邊因為沒有下雨,導致胡蘿卜下來的晚了。這樣一早一晚,兩撥胡蘿卜撞在同一時間上市。

    李副書記說,當地每畝可以產6000斤左右的胡蘿卜,數萬畝的種植面積,每年產量能達到萬噸級。

    而根據大廟鎮農業站的王景升介紹,除了有5000畝是采用胡蘿卜客商“包地種地”,不會給當地農民造成損失外,目前該鎮有近2萬畝胡蘿卜尚沒有找到買家。

    記者今天上午致電赤峰市農牧業局,種植業科的孫先生表示,農民種植引導主要在村一級,至于幫助銷售等問題讓記者詢問松山區農牧業局。而松山區農牧業局蔬菜中心的馬先生表示,他們只能幫著進行技術推廣。

    松山區政府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和鄉鎮積極想辦法,通過農業合作組織幫村民找銷路。

    背后困局 官網消息:號稱打造第一鎮 6月還預測增收

    赤峰市政府網站的信息顯示,大廟鎮是2008年喊出了打造“胡蘿卜產業第一鎮”的口號。當地人俗稱打造“胡蘿卜第一鎮”。據村民稱,之前路邊還有大標語,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李副書記也證實曾經提過打造“胡蘿卜產業第一鎮”的說法,并且說即便現在他們也是內蒙古種植面積最大的。

    而根據赤峰市政府網站的文章稱:“大廟鎮黨委、政府在引導農民進行規模種植的同時,全力做好服務工作。”

    此外該網站還稱,大廟鎮“每個村都成立了胡蘿卜種植協會。”

    同樣是這家政府網站,今年6月刊登了松山區政府發布的文章,稱大廟鎮“今年胡蘿卜種植面積達5萬畝,種植胡蘿卜人口占總人口的60%。根據市場前景預測,僅此一項可實現產值1.5億元,種植戶人均純收入增加3000元”。

    此時距離發生滯銷還有一個多月,顯然當時當地政府并沒有預測到將會發生的問題。

    政府坦承:協會并沒成立 種植面積沒那么多

    在采訪中,公主陵村部分農民向記者反映,他們從來沒聽說過村里有過“種植協會”。對此李副書記表示,這個協會其實沒有正式成立,“所謂協會就是賣種子、賣農藥的。”李副書記說。

    令人意外的是,李副書記還坦承所謂“5萬畝”種植面積也與實際情況不符!“對外號稱5萬畝,其實就是3.5萬畝。”

    需要提及的是,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是公認的“中國胡蘿卜產業第一鎮”,其官方網站公布的胡蘿卜種植面積也只有4萬畝。大廟鎮對外宣傳口徑顯然是超過了對方的,但是實際情況顯然并非如此。

    對此李副書記說,他們并沒有刻意打造“第一鎮”,只是在《赤峰日報》等媒體上的一種宣傳口徑。

    同時李副書記否認是鎮政府組織農民進行大面積種植的。他表示這是因為前幾年種胡蘿卜比較掙錢,所以農民才會自發進行種植,“這要是我們組織的,還不都給拉我們這里來了?”李副書記說。

    記者采訪中也從多位農民處證實了李副書記的說法,“是我們自己種的,根本沒人組織。”一位農戶這樣說。

    本想宣傳招商 曾做工作難以引導

    對于為何要如此對外宣傳,李副書記的解釋是,為了“宣傳當地的胡蘿卜產業”來招商,“種植面積大,客商愿意來。”李副書記這樣說。

    事實上,為了農民種胡蘿卜的事情,當地政府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記者在金玉鳳家就見到了一份參加種子推介會的通知,可以證實政府確實在組織此項工作。

    另外,多位村民也證實,如果年初種胡蘿卜資金不夠,政府可以幫忙貸款解決困難。宣傳材料中的種植手冊也是存在的。李副書記表示,由于這個手冊不能做到人手一冊,因此是在一定范圍內發放的。這本冊子里對于如何種植胡蘿卜有很清晰的指導。

    同時,鎮政府還在種植過程中,幫助農民協調滴灌的問題。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是記者注意到,許多媒體經常提到的政府引導在現實中其實并不容易落實。“老百姓看啥值錢一擁而上。”李副書記這樣說。

    同時李副書記也承認,“政府就是搞服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目前政府的工作也只能是給做做宣傳,真正銷售還要靠金玉鳳那樣的經紀人。

    盡管胡蘿卜滯銷更多的是外部原因導致的,但由于之前對“第一鎮”的宣傳,許多村民對鎮政府有怨言。有的村民甚至對記者說:“豐收了干部就來搶功勞,現在就沒人來了!”

    未來應對 網上宣傳攬客商 政府幫貸種子錢

    如今,滯銷已經成了現實,每個人都在想著未來如何應對。

    金玉鳳還在考慮聯系更多的客商,但是效果并不明顯。

    田桂茹說,自己今年賠得連種子錢都沒有了,明年種啥還不知道,她打算“買得起啥種子就種啥”,“農民種地還不跟耍寶似的。”田桂茹說。

    李副書記表示,鎮政府也在聯系客商,并且通過蔬菜網等網站發布信息,但他坦言這樣很難起到什么效果。“那些客商都知道我們這里有胡蘿卜,甚至什么時候下來人家都知道。他們不來我們也沒辦法。”

    不過鎮政府正在做一項工作,就是為來年農民的種子錢爭取貸款。

    至于明年種什么,李副書記很肯定地表示,胡蘿卜還是大頭,“肯定不會少于2萬畝。”至于是否還會遭遇滯銷的問題,李副書記表示,“莊稼戶都知道,種地分大小年,今年多了,明年肯定就少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