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瞄準中西亞國家和地區,進行品牌創建和市場開拓,已經成為具有交通、地理氣候和地緣區位優勢的甘肅西部地區新的發展目標。
張掖市因獨具古絲綢之路交通要沖優勢、深藏歷史人文厚重積淀和獨特的綠洲光熱水土自然條件,而被稱之為“金張掖”,目前正在全力打造面向中亞的綠色、有機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引導蔬菜產業快速轉型發展,積極推動以蔬菜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出口,使其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張掖市把基地建設作為蔬菜出口的“第一車間”來打造,蔬菜產業成為當地現代農業的排頭兵。2014年,張掖市蔬菜種植面積達73萬畝,產量258萬噸,產值28億元,農民人均蔬菜種植純收入143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目前,張掖市建成蔬菜加工企業43家,年加工能力106萬噸,蔬菜產品連續多年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外向型蔬菜產業集群,成為張掖市邁向外向型蔬菜產業發展之路的關鍵環節。張掖市副市長王海峰介紹,像高臺“中化”牌番茄醬加工企業在張掖就有6家,年生產番茄醬3萬噸,產品全部出口;“甘綠”牌脫水蔬菜加工企業有18家,年生產各類脫水蔬菜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銷往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民樂紫皮大蒜、高臺洋蔥、民樂馬鈴薯等產品年出口量達到30萬噸,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
甘肅省農牧廳近日出臺意見,將著力打造優質蔬菜質量品牌,引導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力爭到2020年,建成西北內陸蔬菜出口創匯基地、全國一流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和冬春淡季反季節蔬菜供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