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當露天栽培的絲瓜還在抽穗時,冷水灘區蔡市鎮湘源蔬菜基地的大棚絲瓜已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最高銷售價16元/公斤。湘源蔬菜基地的大棚絲瓜面積達到20多畝,年產優質絲瓜12萬斤,可實現創收100多萬元。
5月17日,筆者到達湘源蔬菜基地的時候,來自東安世紀聯華超市購買絲瓜的客商正在裝車。“最低8元/公斤,要不是看在多年合作的情份上,這個價格也不能給他們。”菜農王取仕底氣十足的告訴筆者,他的20多畝大棚絲瓜一直能賣到10月中旬,前來買絲瓜的客商大多是多年來的老客戶,一些大型超市的生鮮采購員等,最高的時候1公斤能賣到16元左右,根本不用為銷路發愁。瞧,那邊大棚里待嫁的豆角,早已下訂單了。
據了解,該區蔡市鎮過去主要以大田栽培為主,到6月初才能上市。近幾年來,該鎮將設施栽培技術引入蔬菜種植,大力推廣茄果類蔬菜冬暖栽培,實現了茄果類蔬菜反季節上市,不僅有效拉長了茄果類蔬菜生產周期,使消費者最早從4月初就能品嘗到新鮮可口的本地茄果類蔬菜,較普通的大田種植提前了2個月,而且由于打了時間差,每公斤的價格高出大田栽培的7倍,大大提高了茄果類蔬菜的經濟效益,讓菜農也嘗到了實惠。
目前,該區大棚茄果類蔬菜面積達到3000多畝,年產優質大棚茄果類蔬菜可達1500多萬公斤。該區農業部門負責人說:“巧打時間差,拉長農產品產出期的種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在本區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