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蝦叔的小龍蝦夢

   日期:2015-05-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5    評論:0    

  導視:他曾是一名貨車司機,拿著辛苦錢去創業,卻欠下百萬外債。為了一個商機,他背井離鄉,從湖南到海南,沒想到養小龍蝦這么難。他立志要衣錦還鄉。三年時間,不僅養殖成功,還讓小龍蝦銷售火爆。六年艱辛路,成就蝦叔趙芳明的創業夢。

  這里是海南省海口市福興村的一個小龍蝦養殖基地。每到4月的時候,趙芳明每天晚上都去蝦塘巡邏。為了看到小龍蝦的長勢,他會直接把手伸到小龍蝦的洞里。

  記者:這么大的洞,整個手臂都伸進去了?

  趙芳明:掏開了。

  記者:夾到了,疼不疼?

  趙芳明:肯定有點痛。

  記者:趕緊把它弄下來。

  趙芳明:較上勁了。出血了。

  掏蝦洞的時候,趙芳明沒少被小龍蝦夾。但是看見正在孵化的母蝦,趙芳明覺得很安慰。

  趙芳明不但掏蝦洞觀察母蝦,他還在蝦塘里下了地籠,隨時觀察蝦苗的長勢。

  趙芳明:你看不同時段出來的蝦,大概就這兩三天,兩三天脫離母體。

  記者:那個呢?

  趙芳明:這個就是一個星期左右,這個大概有十多天了。

  記者:這個有十多天了。

  趙芳明:我要等到這一批苗出來。

  在海南,小龍蝦很難養殖成功,很多人來投資,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正是因為趙芳明這么仔細,他的養殖基地,在海口是數一數二,面積超過了300畝。2014年的銷售額達400多萬元。大家還送給他一個稱號--“蝦叔”。但沒想到,一提到“蝦叔”,趙芳明的反應卻讓記者很意外。

  趙芳明:早知道這條路那么艱辛,就不會選擇做這個行業。

  養小龍蝦這幾年,趙芳明到底經歷了什么?已經成功的他,為什么會說出這番話來呢?

  掐大腿,這是趙芳明2000年在深圳開大貨車時,常做的一個動作。

  趙芳明:那個你在開著開著車,大腿離手比較近,你開著開著車,你這個手這樣使勁一掐,很痛,基本上這邊那都是青青的。

  趙芳明掐大腿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在開車的時候打瞌睡。開了9年大貨車,趙芳明攢下了40多萬的辛苦錢。他想用這40多萬找個輕快的活干。趙芳明想起了,每次帶朋友去吃一樣東西時的情景。

  趙芳明:每次來了朋友,我都是請他在深圳,請他去吃小龍蝦,而且是說要早早的訂位。你如果說,你不早打電話預約,或者什么,根本吃不到,他就沒貨了。所以說我覺得這個絕對是有很大市場。

  趙芳明也想在小龍蝦的火爆市場里分一杯羹。通過學習,他覺得自己的養殖技術不成問題,把規模做上去肯定能賺大錢。2009年,趙芳明把大貨車賣掉,找親戚朋友借了100多萬,回到湖南益陽,承包了400畝的蝦塘,養殖小龍蝦。2010年春天,小龍蝦出洞,讓趙芳明欣喜若狂。

  趙芳明:這就是抱子的親蝦。它已經孵化出來了,你看,全部都是小苗了。像這種母蝦的話,繁殖力特別高。

  記者:那這一肚子小蝦得多少只?

  趙芳明:這估計有個七八來百只。那買名車,建辦公樓,那都不是個事了。

  小龍蝦強大的繁殖能力,讓趙芳明做起了美夢。他心想再等兩個月就能上市了,光純利潤就能賺個200多萬。然而趙芳明沒有想到,一切遠不如想象中順利。2010年8月湖南大旱,蝦塘里的水質越來越糟,趙芳明的小龍蝦全軍覆沒。僅僅一年時間,趙芳明就虧了150多萬,其中有100多萬還是借的錢。到大年二十九,趙芳明和妻子連買年貨的錢都沒有了。

  趙芳明:湊起來一數還不到60塊錢,59塊錢,記得是60塊錢還差一塊錢,沒想到自己千辛萬苦回來創業,不光是虧光所有積蓄,連過年的錢都沒有,竟然混到這種狼狽的程度,很難想象。

  大過年的,趙芳明不走親戚,不串門,而是在家里躲著。尤其是躲著那些當初借給他錢的人。可躲著躲著,村里人卻發現趙芳明真的不見了,有人說他跑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大家都說他是不想還錢,跑路了。

  劉佩婷:一下就沒看見他人了,只看見他老婆在這里,都說他不還錢,躲債去了。

  但其實,欠下的這些外債,像個大石頭一樣壓在趙芳明身上。

  趙芳明:你都還不起人家,你怎么跟人家去交代,人家萬一問起這個事我怎么回答,就是說還是不見好,還是躲一點好。

  而且趙芳明要去海南,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機會,他必須要抓住這最后一根稻草,翻身還債。趙芳明聽說有一個老鄉,在海南靠養殖反季節小龍蝦賺了錢,海南氣溫高、小龍蝦能上市早。

  趙芳明:因為養殖這么多年,我自己親身經歷感受到,小龍蝦在冬季的價錢越走越高,所以就決定過來試一試,這個或許是我唯一的一次翻身的機會。

  2011年,趙芳明鐵了心,要去海南搏一把。他把養殖場里值錢的東西賣了賣,湊了幾萬元錢當路費。2月的一天早晨,他偷偷告別了家里的父母,臨行前,妻子為了給趙芳明打氣,還親手繡了一副十字繡。十字繡上的每個字,都是妻子一針一線地縫上去的。

  周美利:鼓勵他,也是支持他,反正從來不給他打退堂鼓,一直在幕后支持他。反正你,你就算欠一萬、兩萬、十萬,一百萬,也只是個數字了,你何必在乎他那個數多大多小。

  2011年8月,趙芳明在海口瓊山區的福興村,找到了一片適合養殖小龍蝦的基地。他從同學和親戚朋友那里,陸續湊了50萬元,租了50畝地,開始在海南養小龍蝦。他把老婆孩子都從湖南接了過來。一開始一家四口,就住在蝦塘邊的,這間不足20平米的小房子里。

  趙芳明:這個就是,我們一家人,之前睡這個房子。

  記者;之前一家人就住在這個小房子里?

  趙芳明:對,現在都改成飼料房了。我們這里放了一張床,這里放了一張小桌子,

  記者;這里有個小桌子,挺簡陋的其實也。

  趙芳明:那完全沒有在意這些,有個地方住,那個能夠有個地方遮風擋雨,都不錯了。

  不管住的多艱苦,趙芳明都不在意,他一心想著要靠養殖反季節小龍蝦翻身。但是他不知道,在他之前,來海南投資養殖小龍蝦的人不在少數,可成功的寥寥無幾。

  王喜華:在海南養小龍蝦來說是一個商機,也是一個風險,如果技術掌握不到的話,你可以說全軍覆沒。以前有很多人在這里養,都是失敗著回去的。

  在海南小龍蝦不但難養,海南本地人根本就沒有吃小龍蝦的習慣。來旅游的游客也都是奔著海鮮來的,小龍蝦就更沒有市場了。周圍人都覺得趙芳明到海南養小龍蝦翻身,簡直就是無稽之談。而趙芳明的這個決定,也確實把他推向了更大的深淵。

  趙芳明自以為考慮的處處周全。養蝦先養草。然而2011年時,在海南,還沒有人賣養殖小龍蝦的水草。他就從湖南引了三種水草,在蝦塘里試種。由于氣候原因,只有一種俗稱叫“吃不敗”的水草活了下來。

  緊接著,趙芳明又發現,剛孵化出來的小龍蝦苗就變成“小老頭”。就是這些“小老頭”斷送了趙芳明翻身的希望。在他起地籠的時候,特意挑了只變成“小老頭”的小龍蝦給記者看。

  趙芳明:這個就是那種最小個的,“小老頭”我叫它。

  記者:為什么叫小老頭?

  趙芳明:它已經相當老了,和這個蝦基本上(年齡)差不多。如果不進行特殊處理的話,這種蝦,就是永遠長不大了。放在鉗子上面,它只有鉗子大。

  記者:但是它倆年齡是一樣的

  趙芳明:年齡是一樣的。

  所謂“小老頭”,是指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小蝦,就變成了紅殼的蝦。蝦殼一旦變紅,就很難繼續褪殼,如果不褪殼,小龍蝦就再也長不大了。這種蝦,根本就不值錢。在湖南養殖的時候,也會有“小老頭”的出現,但是海南比湖南氣溫高,而且高溫持續的時間長,讓“小老頭”出現的幾率大了好幾倍。在湖南養小龍蝦的辦法在海南根本就不適用。

  這讓趙芳明心急如焚,接二連三的失敗,已經不允許他再有閃失,壓力大地他喘不過氣來。而接下來女兒做的一件事情,徹底把他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到2012年,趙芳明一家人已經來到海南一年多了。大女兒,已經懂得了想念家鄉的滋味。她和趙芳明說了好多次,想回湖南老家。然而趙芳明卻覺得,不翻身就沒臉回去。一口拒絕了女兒的請求。

  女兒看著怎么求父親也沒有用,她便默默地,把自己的愿望用鉛筆寫在了墻上。直到現在她還把自己的愿望保留在墻上,她還是想再回湖南老家一趟。

  趙玉婷:寫的是愿望。

  記者:愿望,為什么寫這個愿望?

  趙玉婷:就是上次回老家的時候,爸爸他不想回去,我就想爸爸回去。

  記者:怎么哭了?

  趙玉婷:我現在想回去。老爸求你就再回去一次吧。

  記者:之前都沒回去?

  趙芳明:是。

  記者:為什么不回去呢?

  主人公:也是這邊基地離不開,然后是,考慮經濟實力這些東西。當我看到她,她寫這個字的時候我很震撼的,像小孩子她又不能自主,然后是說,她想去哪兒她都沒有這個,都需要大人的支配。然后,由于大人有好多,比如工作上,或者經濟上,各方面原因考慮,沒辦法回去,讓小孩子一起受委屈。覺得自己就是說,不是一個好爸爸,也不是一個好丈夫。

  趙芳明深深地自責,同時他也暗暗地下決心,必須成功,他要帶著老婆孩子風風光光地回湖南老家。

  趙芳明不負眾望。一年以后,他就讓小龍蝦在海口養殖成功。三年之后,他不但讓愛吃海鮮不吃河鮮的海口人,愛上吃小龍蝦。還讓吃小龍蝦變成了當地的一種時尚。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趙芳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小老頭”的問題。

  有一天,趙芳明在清理蝦塘里的水草時發現,水草密度大的地方,水溫會比沒有水草的地方低一些。溫度一低,就會降低小龍蝦變成“小老頭”的機率。趙芳明決定從水草入手。他在蝦塘里大密度地種植水草,密度是在湖南的三倍。這樣小龍蝦在水里就有了躲陰涼的地方,防止被海南的大太陽曬成紅殼的“小老頭”。

  趙芳明:天然的綠色大棚,給它蓋了一頂,就等于是,可以遮陰。然后海南的陽光那么烈,這樣就是說小龍蝦可以躲在里面,快速的生長。一個塘,如果說沒有水草遮陰,或者說,給它提供良好的環境的話,那么它這個,這個蝦就很容易給太陽曬老化,變成很小個,很小個頭的。

  除了讓小龍蝦住的舒服,趙芳明還想方設法讓小龍蝦吃得好。除了喂打碎的魚泥,他還讓工人把小麥煮熟了給小龍蝦吃。

  李俊:小龍蝦吃得好它長得就好。你算算它吃的東西,甚至都比人吃得都好。這我們沒事,就用手抓,沒事就抓點,嘗嘗。挺好的,我們這都是用清水煮的。

  在趙芳明的精心呵護下,小龍蝦出現“小老頭”的概率漸漸地變少了。現在趙芳明的蝦塘里,隨處都能看到小龍蝦蛻的空殼。

  趙芳明:那你看,這就是小龍蝦剛蛻出來的殼。褪殼是躲藏在水草里面蛻殼的。你看這個殼就蛻得比較完整了。這個腮、鉗子,全部蛻殼。小龍蝦蛻一次殼,能長大很多了,能長個頭五分之一左右。

  記者:蛻一次能長五分之一,比原來的體積能大五分之一?

  趙芳明:對。

  2012年,趙芳明終于成功了,他的反季節小龍蝦在3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上市了,比大陸的小龍蝦整整早了兩個月,同規格的小龍蝦,價格比旺季的時候,一斤能貴出10元錢。更讓趙芳明驚喜的是,他養出的小龍蝦里,出現爆頭的比例能達到兩成,是別人的一倍。

  趙芳明:像這種都超過一兩。

  記者:超過一兩了。

  趙芳明:這個叫做爆頭規格。

  記者:爆頭,形容它特別大的意思是嗎?

  趙芳明:對,大爆頭。

  在行業內,大家都管一兩以上的小龍蝦叫做爆頭。就算價格貴,也很受消費者喜愛。

  記者:這個得賣到多少錢一斤?

  趙芳明:這個目前市場上是賣到50元錢左右。我養的小龍蝦肯定棒,你看干干凈凈的,這肚皮白白凈凈地,這里,那個肉非常地飽滿。如果這里捏上去很松的,里面的肉不夠豐滿,你感覺一下。

  記者:很厚實這個肉。

  趙芳明:對啊。

  趙芳明的小龍蝦上市早,質量好,他漸漸地還上了欠款。2013年,他又繼續把規模擴大到了150多畝。趙芳明的小龍蝦賣到了內陸的餐館,也漸漸有了名氣。

  北京某餐飲公司董事劉岳文:這個腮顏色都是很白的,像之前見過的蝦,這個地方一般都是黑色的。我覺得老板以后可以做蝦王,龍蝦王子。

  趙芳明:還什么王子,人家都叫我龍蝦大叔了,蝦叔。

  北京某餐飲公司董事劉岳文:對對,現在大叔比較流行。

  趙芳明的目標,卻不是要把小龍蝦賣到內地。而是要把小龍蝦賣給愛吃海鮮,不愛吃河鮮的海口人。當初趙芳明決定來海口翻身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好了海口的市場空白。這樣他在運輸等中間環節上,就可以減少成本,增大利潤空間。那么他是怎么培養海口市場的呢?

  趙芳明決定和一個做餐飲的,叫吳鑫的小伙子合作。

  趙芳明:就是說建立這個,小龍蝦品牌,要是靠單打獨斗是絕對,一個事業是做不大的,你只能說是像小家庭作坊還差不多。如果說,就是說我想創立自己的,一個蝦的品牌,或者是走向更大的市場,這肯定需要合作。

  趙芳明和吳鑫合股建了這個專門吃小龍蝦的餐館。陸續推出了吃小龍蝦比賽積累人氣。

  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剛好趕上他們舉辦的吃小龍蝦比賽。可比賽剛開始,就有人哭了起來。

  主持人:扎手了是嗎?剛才戴手套好了,早知道戴手套好了,對不對。

  小龍蝦的殼太難剝,扎疼了小姑娘的手,然而在比賽現場的另一邊,有一個人特別會剝小龍蝦。

  消費者:我認為大廚會贏,他很有技巧,他頭剝了以后,他中間一吸,就出來了。

  這是本次活動的巔峰對決。選手們吃的這一盤小龍蝦就有12斤。一只小龍蝦重7錢左右,這12斤將近有160多只小龍蝦。這一輪比的則是,誰能在最短的時間把這一盤小龍蝦吃完。

  為了能讓參賽選手更好地發揮,親友團上陣為選手們揉肩捶背,參賽選手為了獲勝都豁了出去。

  隨著人群里傳來的歡呼聲,冠軍誕生了。這次贏得比賽的人,叫邵建華。他僅用了18分57秒,就吃光了160多只小龍蝦。在比賽現場,邵建華還把他吃小龍蝦速度快的絕招分享給了大家。

  參賽選手:把蝦蓋剝開,把蝦黃吸掉,然后把這里,給它掰開,從第一節骨、第二節骨、第三節骨,這里一拉,后邊一擠,蝦仁就出來了。

  記者:這樣吃蝦是有技巧的。

  參賽選手:對。

  這次活動獲勝的參賽者,都獲得了在這家餐館免費吃小龍蝦的獎勵。2014年的時候,趙芳明在海口,就是通過頻繁舉辦吃小龍蝦的比賽,把海口吃小龍蝦的氛圍給做了起來。還無意中培養了很多會吃小龍蝦的高手。2014年趙芳明有小龍蝦養殖基地300多畝,年銷售額達到400多萬元。

  趙芳明的小龍蝦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在他的心里,覺得有一件事情終于可以去做了,那就是女兒寫在墻上的心愿。2015年春節,趙芳明一家四口一起回了趟湖南老家,這是他們三年來第一次回去。他還特意帶回去了自己養出來的小龍蝦,作為年夜飯的主菜。當時就像現在一樣,掌勺做小龍蝦的,是趙芳明四歲的兒子,趙子龍。

  趙子龍:這蝦是我炒的。

  妻子:那我嘗一下。你炒的,看好吃不。

  趙芳明:爸爸也嘗一個。

  妻子:你還會炒菜,不錯。

  趙子龍:這個給你。

  趙芳明:好,謝謝。

  現在趙芳明吃起小龍蝦來,那是滿滿的驕傲和自豪。這個外地來的蝦叔,終于還上了所有的欠款,靠著小龍蝦讓老婆孩子過上了好日子。現在,他們正在著手申請商標,把自己的小龍蝦的品牌打出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