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農機化讓“桂北糧倉”更殷實 種糧大戶有三盼

   日期:2015-05-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6    評論:0    

  “多虧了插秧機的幫忙,現在我們插秧,小的地塊每天能插20畝,大塊的每小時就能插7畝的秧。”全州縣文橋鎮新生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伍新文手指著四周的稻田告訴記者:“你看,這周圍幾十畝的水田我們只安排了三位農機手,半天時間就能插完。”

  在合作社辦公樓附近的一處生產基地,安放著水稻生產從浸種、催芽、育秧到谷子烘干等一系列水稻生產設施,一臺大型旋耕機停放在不遠處的空地上。

  伍新文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冬。經過近7年的發展,目前全社有社員1500余人,擁有近千臺大大小小的育秧器、旋耕機、耕整機、抽水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農機設備。2014年,全社農機服務本地水稻生產十萬畝。2013年1月,該社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我們深知機械化、規模化是水稻生產的必由之路。合作社成立以來,我們添置的農機設備價值已近千萬元。僅在今年,我們新增的12臺高速插秧機就花費了近百萬元。目前國家對農機的補貼有很多,例如,一臺洋馬收割機的價格是16.8萬元,其中國家就補貼5萬元。國家補貼提升了我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伍新文說。

  全州縣農機推廣站站長楊正達告訴記者,從2000年開始,縣農機推廣站就開始引導當地農民購買聯合收割機。目前,全州縣僅收割機就擁有1300多臺。為了幫助農民快速收回農機投資成本,縣農機推廣站利用各地水稻成熟期的時間差,組織農戶到南寧、海南、湖南等地提供農機服務,大大提升了農機使用效率。

  文橋鎮黨委書記唐懷林說,當地農機服務社會化與土地流轉相結合的有益探索,不僅將撂荒的農田重新利用起來,還能帶動農民致富;另一方面,農機的廣泛使用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如今全鎮的6萬人口當中,有近3萬人在外務工。

  機械化、規模化水稻生產給種糧大戶農民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我流轉了3000畝水田,2014年,除去人工、肥料、田租等成本,我每畝地還有近300元的利潤,全年的凈利潤快接近百萬元了呢。”伍新文樂呵呵地說。

  不過在帶領群眾賺到大把票子的同時,伍新文認為,合作社未來的發展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是誰來種田的問題。“別看我現在收入還可以,但因為種田太辛苦利潤太薄,連我兒子都不愿跟我種田。我們都會慢慢老去,希望年輕人轉變就業觀念,意識到種糧也是一份體面、有尊嚴的職業,立志成為新型農民,只有這樣,我們的糧食才會有保障。”

  其次是農業設備價格偏高的問題。“一臺插秧機就要近10萬元,一盞太陽能殺蟲燈要近7000元,價格偏高,原因主要是研發周期長,成本高,銷量小。希望國家能加大對農業科技公司的扶持力度,農機領域的市場繁榮了,農民才能買到價格公道、質量更優的農機。”伍新文說。

  再次是農業補貼問題。伍新文告訴記者,目前國家收購50公斤定購糧給予12元補貼,但這部分補貼沒有真正落實到種田人手上。“我流轉了3000畝土地,按畝產800斤計算,如果這部分補貼能真正落實到我手上,我種田每畝還能增加100元收入。但現在這部分補貼實際上給了已收獲田租的不種田的土地承包戶。如果國家讓真正種田的人得到實惠,農民規模化種糧的積極性會更高。”伍新文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