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川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小林介紹,他流轉的1200多畝土地,多半是荒地,這幾年一邊平整土地,一邊栽植果樹,投資大,見效慢。時下,正是馬鈴薯播種的好時節,生長快,價格穩定,當年播種當年就可以見效,但幾百畝地如果用人力種植,既費時費工,秋收后一核算又虧本,實在愁人。正當他一籌莫展時,縣農機站推廣的馬鈴薯機械播種技術為他解了燃眉之急。
正操作播種機的老張高興地對筆者說:“以前,我們到這里種地,一個人一上午也種不了半畝地,從家里到田間就要走兩個多小時。自從有了縣農機站推廣的馬鈴薯播種機,一個上午就能播種十多畝。這機器既省力省時又操作方便。”
據該縣農機站站長宋應全介紹,如今,犁地不用牛了,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下,武山縣廣大農民群眾積極爭購農機具,出現了“賣耕牛、搶‘鐵牛’”的現象。10年來,中央和省、市已為武山縣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356.5萬元,帶動農戶自籌購機資金3947萬元。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15447臺(套),受益農戶達12301戶。
武山縣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合理流轉,鼓勵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創建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據了解,2014年,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5個、家庭農場18家,新增流轉土地2.8萬畝,流轉總面積達到10.9萬畝,占全縣承包地總面積的17.6%。今年,新增流轉土地0.6萬畝,目前全縣共落實流轉土地11.5萬畝。
如今,通過土地流轉,不僅激活了農村荒蕪土地的經濟,也解決了部分閑置土地的問題和土地季節性拋荒的難題,更讓農民群眾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