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重慶:新鮮蔬菜“避暑”運輸有奇招

   日期:2014-07-30     來源:重慶日報    瀏覽:202    評論:0    
核心提示:  入伏以來,我市正逐漸進入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在烈日的烤驗下,不少市民紛紛選擇外出避暑。  然而,這個時候也正是農忙時

  入伏以來,我市正逐漸進入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在烈日的“烤驗”下,不少市民紛紛選擇外出避暑。

  然而,這個時候也正是“農忙”時期,水稻收割在即、蔬菜大量上市。

  烈日下,農民是如何避暑的?農村的飲水問題如何?農業生產是否遭受了損失?一些鄉村旅游景點如何抓住機遇發展“避暑經濟”?

  為此派出多名記者,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村基層一線,為你帶來高溫下的“三農”避暑系列報道。

  近40℃的高溫,地面溫度超過50℃,嬌嫩的蔬菜如何避過烈日的煎熬?連日來,記者在部分區縣及市場采訪時發現,為蔬菜“降溫”保鮮,各地各有妙招。

  入冷庫讓蔬菜降“體溫”

  28日下午5點,黔江區石家鎮火石埡村,陽光依然火辣辣地照耀著從山頂一直逶迤到山下的蔬菜基地。雖然這里海拔在1000米左右,但白天最高氣溫仍保持在35℃以上。

  “我們的蔬菜最遠運到廣州,路上要走36小時左右。”基地所屬的渝湘蔬菜合作社負責人彭秋艷說,“路途遠,必須重視對蔬菜的保鮮。”

  村里一幢白色的平房就是合作社的冷庫。早上,從地里采摘的白蘿卜要運進冷庫低溫保存。

  打開緊閉的門,穿過塑料簾,再掀開棉被一樣的門簾,記者感覺像是從“火爐”直接掉進了“冰窟”,全身汗毛被激得立刻豎了起來,說話時嘴里會呵出一口口白色的霧氣,鏡片上也凝上一層白霧。

  彭秋艷說,運往廣州的白蘿卜都是洗過的凈菜,如果不在冷庫里呆上7至10小時,把“體溫”降下來,根本扛不住30多小時的顛簸,在路上就會壞掉大半。

  讓記者意外的是,裝車時工人還要為裝箱的蘿卜們蓋棉被。彭秋艷解釋說,買專門的冷藏車,不僅一臺要五六十萬元,運輸中還需要制冷,費用也相當高。用“蓋被”的辦法隔熱,一次性投入和運輸中的費用相對較低,蘿卜抵達廣州時,“體溫”也才6-7℃。

  冷藏車運輸不怕酷暑烈日

  “地面溫度至少在50℃以上,腳踩到馬路感覺腳底都要融化了。”昨日,拉開被曬得發燙的車門把手,碧天農業負責人杜敏說。

  碧天農業是一家為主城家庭配送蔬菜的公司,配送時間定在早上9點至下午6點。“如果是普通的貨車運,不管早上裝車時菜有多新鮮,兩三個小時后絕對是蔫的。”杜敏說。為應對重慶的高溫,公司買了6臺裝有制冷設備的廂式貨車,專供夏季送貨。由于車內溫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即便外面熱得似蒸籠,車內的藤菜、上海青、青椒等送到客戶家中時,依然冒著涼氣,新鮮水靈。

  “運輸過程中運轉制冷設備,比不運轉時要多耗1倍的油料。”杜敏表示,“但為了新鮮,讓蔬菜"納涼"是必須的。”

  泡沫箱藏冰塊保濕又降溫

  下午,觀農貿盤溪蔬菜批發市場內,一輛云南牌照的大貨車正在卸貨。白色的泡沫箱里,裝的是鮮嫩的油麥菜。

  作為一種“嬌貴”的蔬菜,油麥菜從千里之外的云南來到重慶,為何依然鮮嫩?

  秘密在泡沫箱里。取開上面的兩層油麥菜,記者見到泡沫箱中間放了一個2.5升的飲料瓶,瓶中的水還有些冰涼。

  “這是我們降溫用的土辦法:把瓶里的水凍成冰,裝到泡沫箱里,基本可以保證十多個小時箱里的溫度保持在10℃以下。”押貨的楊先生說,這種辦法已用了十多年了,與用冷藏車等相比,“性價比”最高。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