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我市因時制宜,積極應對“伏缺菜”問題,重點挖掘本地蔬菜生產潛力,有效保障了市場供應。
據市農委負責同志介紹,為提高速生菜比重,我市在城北、高皇等蔬菜基地,大力開展了小白菜、空心菜、木耳菜、莧菜等葉類菜蔬菜種植,產量比重增至20%至30%。為穩定時令菜產量,我市在東風湖、高皇、洛河等蔬菜基地,發展毛豆、豆角、冬瓜、絲瓜、瓠子等陸地蔬菜生產,產量占蔬菜總量的50%。我市擴大水生菜面積,利用高塘湖及潘集區賀疃鄉、鳳臺縣錢廟鄉等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早熟蓮藕16000畝,瓦埠湖芡實面積近10000畝,謝家集楊公鎮種植荸薺2000畝。我市還努力增加特色菜品種,指導農戶種植秋葵、蛇瓜等新品種蔬菜,加強了對杏鮑菇、鮮香菇、金針菇等食用菌生產管理。目前全市在地蔬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日產蔬菜1500噸,占全市蔬菜消費量的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