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和煦的春風,4月1日,記者來到崆峒區柳湖鄉新李蔬菜專業合作社,一座座已經建好的拱棚整齊劃一的立于田間,大棚里,農民正忙著往育苗穴盤里裝有機質。“以前我家的2畝耕地,每年只能種些大田蔬菜,價錢也賣不上去。自從村上組織土地流轉后,建起了蔬菜大棚,連片種植也好經營和管理,我家6個蔬菜大棚,現在年收入能夠達到七八萬元,而且全家人在一起,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說起土地流轉帶來的好處,新李村東莊社的范轉過高興地說。
柳湖鄉新李村黨總支書記李少華介紹說:“新李村在土地流轉中堅持尊重農戶選擇,如果農戶愿意在自家土地上建造大棚,由政府與合作社出資修建,農戶自主經營;如果農戶不愿在自家土地上建大棚,村上按每畝流轉費700元給予補償,農戶可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沒人務工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收入遠超以前。”
柳湖鄉新李蔬菜專業合作社只是今年崆峒區土地流轉的一個縮影。據了解,今年崆峒區全區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1.51萬畝,涵蓋了果樹、蔬菜、山藥等特色農業種植,涉及農戶1.23萬戶,簽訂流轉合同0.89萬份。大規模的土地流轉,既提高了土地收益,又加速了全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趟出了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