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聚寶,特產興農”是興山縣穩中求快促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為發展好該縣特產產業,促進農業發展,為農民增收,為百姓謀福,興山縣特產局致力于茶葉產業發展,多措并舉,穩步發展興山縣茶產業,努力打造“湖北白茶第一縣”。
考察學習為基礎,科學合理做規劃。縣特產局走訪考察周邊縣市茶葉產業情況,詳細了解茶葉種植技巧、茶園田間管理措施、茶葉生產管理流程、加工收購形式、品牌打造特點、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政策等情況,結合興山的氣候、土壤、環境及龍頭企業的實情進行討論研究,合理布局,統籌規劃,立足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茶葉、旅游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茶產業與茶文化密切鏈接,高起點科學規劃,避免走彎路。
強化技術做支撐,群策群力獻奇招。縣特產部門通過聘請國內知名專家來我縣實地調研、現場指導、專業講座、產茶專業戶走訪等形式,推廣茶葉栽培、管理技術,積極組織有經驗、栽培管理能力強的茶農參加茶葉技術管理研討會,通過學習討論,試驗推廣,把興山茶葉產業發展推上巔峰。省級龍頭企業—昭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積極參加茶事活動,加大市場營銷力度,自籌資金200萬元改造提升加工設備,年加工能力達到了500噸。全縣47家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等新型市場主體也搶抓打造“湖北白茶第一縣”的政策機遇,流轉土地6000多畝,改進加工設備、農機具500多臺套,投入社會資金3000萬元以上,帶動全縣近萬戶茶農發展優質白茶。
惠民政策保扶持,全面協調顯成效。縣農業部門積極到省、市爭取現代農業發展項目、三峽后續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確保每年用于茶葉產業發展資金在2000萬元以上,免費為茶農每畝提供茶葉穴盤苗3000株和有機肥料100公斤,引導茶農每年穩步發展5000畝。縣財政部門整合項目資金250萬元,用于扶持茶葉產業發展,每畝扶持無性系茶苗4000株,專用化肥2包。國土、交通、水利部門捆綁項目在發展白茶的村組進行土地整治,鄉村道路,蓄水池建設,做到林、田、水、路配套,切實提高百姓種植茶葉的積極性。
樹立典型成導向,調動百姓熱情漲。在全縣范圍內培養典型,樹立榜樣,在農業部門得力領導、百姓全力配合、縣鎮村多方協調努力、利民政策全方位扶持下,目前已有15戶完成100畝以上茶葉種植面積,其中水月寺鎮馬糧坪村種植戶高松茶葉種植面積已達到750畝,峽口鎮普安村5組種植戶王輝軍茶葉種植面積達450畝,200畝以上種植大戶達到5戶,在本土鮮活的“風向標”引導下,其它百姓早已按捺不住,紛紛表示要大規模發展茶葉種植,其發展趨勢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