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甘肅平涼市:有一位致富不忘濟貧助殘的“雷鋒理事長”

   日期:2015-04-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4    評論:0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卻有著吃苦耐勞、堅忍不拔、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依靠這種精神,從懷揣夢想一月只掙不到300元,發展到擁有一家專業的養豬合作社。她就是崆峒區白廟鄉白廟村的楊存蘭,現任白廟鄉錦泰養豬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農產品經紀人,一位在當地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被當地人親切的譽為“扶貧社長”、“雷鋒社長”。

  走進楊存蘭的家,一院嶄新大瓦房、家中“高大上”的家電,無不展現著主人富足的生活。

  90年代初,楊存蘭遠嫁到白廟塬。家里窮,她只能在集市上賣菜,一天下來收入10多塊。平淡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但楊存蘭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她堅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一定能闖出一條致富的道路。賣菜期間,楊存蘭積極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自身能力和認識得到了不斷提高。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2001年,楊存蘭貸款買下了20頭商品豬仔,每頭價值70元,出欄的時候每頭商品豬價格900元,一下凈賺了300元。起早貪黑,拿到這筆不算豐厚的收入后,楊存蘭幾乎整晚沒有睡著。從那時開始,楊存蘭踏上了一條養豬致富之路。到目前,楊存蘭已建成標準化暖棚豬舍4棟,年出欄生豬1000頭,年存欄600頭,總收入達到100萬元。

  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女子,到如今的致富能人,楊存蘭究竟靠什么取得成功?熟悉她的人都說,楊存蘭有著一股鉆勁、一股韌勁和一顆熱心。

  在壯大暖棚養豬產業發展過程中,楊存蘭深刻認識到,養殖不單憑勤勞,還需具備一定的養殖專業知識。

  為此,她開始自學養殖技術知識。每個季度,她都會按時參加畜牧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不放過任何一種“充電”的途徑。記者看到,在楊存蘭家中放著《科學養豬技術手冊》、《怎樣辦好農家養殖場》等專業書刊。“現在啥都得講科學。”楊存蘭說,為了成為真正的養豬“行家”,楊存蘭專門去北京、蘭州、陜西楊凌等地學習種豬養殖,以便能夠積累更多經驗。

  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楊存蘭掌握了如何配制飼料、母豬繁殖技術、疫病防治等養殖知識,找到了一套有效的養殖方法,成為白廟村有名的養豬專家。

  致富路上,楊存蘭還不斷了解政策動態,把握機遇,擴大養殖規模。2008年,在區殘聯的幫助下,她申請成立了錦泰養豬專業合作社殘疾人扶貧基地,投資150萬元修建了種豬舍、雙列式育肥室、保育舍、飼料房。致富的過程中,楊存蘭多次幫助殘疾人,在養殖場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以后,楊存蘭也開始了她的助殘事業。“殘疾人吃住都困難,外出打工也困難,比任何人都需要幫助。”這是在采訪中楊存蘭跟記者講的最多的一句話。

  白廟鄉賈洼村的殘疾人賈尚義,今年61歲,屬于三級殘廢,基本干不了農活,只能在白廟街上修鞋,一個月平均收入也就是200多元。楊存蘭曾在賈尚義哪里修過幾次鞋,看到老賈如此困難的生活,她想起了自己創業時的艱辛。“你到我的養豬場來干活吧,每天就打掃下衛生,我給你每月把工資發上怎么樣?”每當老賈想起楊存蘭的對他說的這些話,他就忍不住眼淚。現在賈尚義每月領著1500元的工資,還包吃包住,剩下的補貼家用,心里樂開了花,人也比以前精神多了。用老賈的話說,“現在生活好的很,沒有啥遺憾。”

  近年來,楊存蘭每年免費舉辦至少4期殘疾人培訓班,組織殘疾人進行生豬養殖、綠色食品應用安全、飼料應用等內容的培訓,帶動周邊殘疾人養殖戶12戶,扶持殘疾人20戶,安置3名殘疾人就業,培訓殘疾人達到了1000多人次。在2013年“全國助殘日”活動中,她還免費為20戶殘疾人扶持戶贈與了一頭子豬,并開展了相關專業的養殖技術培訓。

  “殘疾人有一定缺陷,心靈也有創傷,尤其在農村,殘疾人緊靠低保,家庭收入低,生活也沒有保障。”楊存蘭告訴記者,“我會繼續扶持更多的殘疾人,讓他們重拾生活信心,掌握一技之長,為他們生活排憂解難。”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