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三亞市育才鎮龍密村,沿著小河邊的田地上長滿了一大片的西洋菜,一棵大樹矗立在旁,優美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這是三亞全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嘗試種植的野菜項目,50畝的土地已種植培育10多個品種的野菜。
“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種植冬季瓜菜,現在人們比較推崇有機食品,我們就思考要開展新的種植項目。”合作社理事長黃文全告訴記者,由于野菜種植投入小,生長速度快,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農藥,而且品種多樣,營養價值高,又是有機產品,讓他頗為關注。隨后,他與合作社成員一同擬寫了一份生態野菜種植項目方案,在2013年海南省創業大賽中榮獲了優秀獎和項目潛力獎。
專家評委對項目方案的肯定,讓黃文全對野菜種植充滿了信心。今年年初,他小范圍種植了幾個品種野菜,由于野菜是采摘后進行售賣,凈菜率高,即使價格比普通蔬菜高,也特別受餐飲酒店的歡迎。野菜一上市就被供貨商搶購一空,市場對野菜的需求讓他堅定了要大規模發展野菜種植的決心。
野菜的生長速度一般在3個月左右,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收獲。在過去,種植冬季瓜菜的農戶往往有土地閑置期,為了保障土壤肥力,還需要輪番土地。但種植野菜后既充分利用其土地閑置時期,增加了農民收入,也省去了輪番土地的工序。而且野菜種植對土地的要求低,不管土地面積大小,村民自家房前屋后都可以種植。一次播種后可以多次采摘,不需要使用農藥,肥料使用量也少,這也大大降低了農戶的成本。
黃文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0畝地為例,種植冬季瓜菜的豆角平均收入在9000元左右,但農藥要花費2000元左右,野菜的總收入也在9000元左右,但僅需要500元的有機肥料,二者種子價格在200至300元左右,對比起來野菜種植的化肥投入就可以節省一千多元,而且市場收購價格穩定,能保障農民的收入。
在與周邊農戶的初步溝通中,有200多戶農戶表達了參與合作的意向。黃文全計劃培育出50畝實驗田的種苗,分發種苗給農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再統一回收。隨著野菜品種不斷豐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能保障野菜的常年供應后,將打出自有的“育潤”品牌,發展配送上門業務。
現在,黃文全已經貸款投入了30多萬打造50畝的實驗田,正在建設灌溉設備、平整土地、購買種苗等。他希望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合作社中來,既可以保障野菜供應規模,還能讓村民享受到小小野菜帶來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