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種葡萄的吳小平要當藤菜大王

   日期:2015-03-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2    評論:0    
  100萬根來自西昌的藤菜苗在南岸迎龍開售,一天之內,這批菜苗被搶購一空。據說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總共4000萬根藤菜苗將陸續從西昌運抵重慶。
 
  這批藤菜苗的供應商是吳小平———他以“吳小平葡萄園”而聞名,不過在涉足葡萄產業之前,吳小平是個地地道道的藤菜專業戶,此次算是他重出江湖。
 
  上世紀90年代,吳小平的藤菜曾憑借品質幾乎壟斷了南坪的菜市場,隨后他放棄蔬菜種植轉戰葡萄,然而在2012年,重慶的葡萄市場開始陷入白熱化競爭后,吳小平意識到,自己需要開辟另外一項農業種植項目,而熟悉的藤菜種植則成了他的首選。
 
  吳小平說,這是一次轉型,但并非是放棄葡萄種植的轉型。“我希望以后能夠以葡萄種植為主,發展多品種的種植業,包括蔬菜育苗,下一步還有蘋果。”
 
  換土壤
 
  他花百萬從川西拉回600噸
 
  2月24日,小雨。當我們來到南岸迎龍鎮吳小平的葡萄種植園時,吳小平正在園內和工人們為地換土。
 
  這個葡萄園每年的采摘一般會在20天左右結束,因此在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里,葡萄都在地里靜靜地生長。早春微寒,工人將葡萄生長區域的泥巴深深挖開,隨后將一層黑褐色的基質覆蓋在上面,基質里有牛糞、糠殼……“已經不是土壤概念了,這些基質完全可以用來種蘭花了!”吳小平說,這些基質是自己投入了上百萬在川西買的,用了10個火車皮從川西拉回重慶,總共600噸,這批基質能夠將葡萄園三分之二的土壤換掉,而這種基質中的有機質比重慶一般的土壤高出30倍。
 
  在溫室大棚中的葡萄藤已結出了很小的葡萄粒,雖然現在離葡萄成熟還有近5個月的時間,看著葡萄喜人的長勢,吳小平的臉上露出笑容,對于他來說,今年很可能又是一個豐收年。
 
  精品化
 
  他在豐收年縮減種植面積
 
  今年葡萄的豐收并不意味著吳小平葡萄產量的提高。吳小平說,自己常年將葡萄的畝產控制在1200斤,比一般的葡萄園少了40%,控制產量是保證品質的重要原因。另外,今年在重慶的葡萄種植面積還要再減少20畝。
 
  走葡萄精品化道路一直是吳小平堅持的方向。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因為吳小平希望自己的葡萄能夠與重慶本土其它葡萄在品質上拉開差距從而占領高端市場,真正從重慶葡萄業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只用了幾年時間,重慶近郊發展了超過10萬畝的葡萄園,隨著去年單位消費的銳減,越來越多的葡萄園主感到了銷售壓力,但吳小平去年的葡萄還是同樣搶手。“去年6月28日我們的葡萄園開賣,先是迎龍,再是南川,兩個園子在8月9日就把葡萄全部賣完了。”這是一個讓吳小平驕傲的成績。
 
  老本行
 
  他在西昌投資再種藤藤菜
 
  對于自己種植的葡萄市場信心十足并不意味著吳小平會死守這個產業。相反,吳小平意識到,自己一方面要繼續種精品葡萄,整合資源的思路同樣可以在其它種植發力。于是2012年,吳小平在西昌投資,重新做起了自己起家時候的老本行———種藤菜。
 
  早在1992年,26歲的吳小平就在迎龍鎮種起了藤菜,他承認,自己種葡萄的“第一桶金”來自于藤菜。
 
  吳小平說,90年代初,重慶的藤菜種植還非常落后,“沒得專業育種的,農民都是分散種植,一塊地棚也就20來個平方米。”經過試驗,吳小平徹底改變了當地的藤菜傳統種植:“過去土只翻20厘米,我們要翻40厘米,過去是小片地棚種植,我們改成了13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我們的藤菜每斤要比其他菜農的貴0.3元,一年能賺十多萬。”
 
  在最頂峰時,吳小平的藤菜幾乎壟斷了南岸區的菜市場,這也給吳小平在當地帶來一個雅號“藤菜大王”。
 
  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遇讓吳小平走上了葡萄種植這條路從而放棄了藤菜種植。吳小平可能不會想到,12年后,自己會重拾老本行。
 
  再賣菜
 
  800萬根藤菜苗只賺幾萬元
 
  與20多年前在家鄉20畝土地上種植藤菜相比,2012年在西昌種藤菜的吳小平在眼界和實力上早已今非昔比。
 
  2012年,吳小平聯合了其他4個股東進入西昌,當年在西昌的基地進行了100根藤菜苗的種植試驗后,吳小平確信了藤菜商機。“西昌的一二月份有重慶完全無法比擬的陽光和溫度,在西昌育苗,然后將種苗運回重慶,能將重慶藤菜的上市時間提前近20天。”
 
  去年1月,吳小平在西昌擴大了藤菜苗種植規模,種下了800萬根。1月份在西昌開種,2月26日首批藤菜苗運抵重慶。
 
  然而,重啟后的藤菜種植生意,吳小平也遇到了“手生”的問題。當他在去年2月26日把西昌的藤菜苗千里迢迢拉回重慶界石販賣時,銷售情況卻并不十分如意。以4分至8分一根的價格賣出后,吳小平發現自己只賺了幾萬元錢。去年的“出師不利”吳小平把其中的原因歸結為受氣候條件的影響以及自己的知名度還沒有打開。
 
  悟道理
 
  種出好產品就不怕賣不出
 
  在回到老本行過后,吳小平并不急于實現大量盈利。他知道,同自己在12年前進入葡萄種植一樣,這是一個需要慢慢培育的市場。
 
  同樣,吳小平也不急于靠價格戰等方式來急迫地占領市場。在葡萄種植的12年中,他已悟出一個道理,只要自己按自然的規律種出品質好的農產品,就不怕賣不出產品,賣不起價格,這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事情。
 
  去年的出師不利并沒讓吳小平感到失望,在他看來,雖然如今重慶的藤菜市場同樣競爭激烈,但高品質市場卻還是處于空白狀況,而同做葡萄一樣,只要自己將藤菜做到精品,同樣能夠在高端市場中站穩腳跟。
 
  吳小平的設想在今年的市場中似乎得到了回應。2月23日,吳小平剛剛從西昌拉到重慶的50萬根藤菜苗在一天的時間內就已銷售一空。而吳小平說,今年,他將從西昌拉4000萬株藤菜苗到重慶,這將是重慶主城區藤菜供應四分之一的量。
 
  “根據本地的育苗條件,藤菜在重慶一般的上市時間是在4月中旬以后,而用西昌育苗,今年4月上旬就有本地藤菜了。”提前十多天上市,對于一個熱銷的農作物來說,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吳小平說,他將再次改變重慶藤菜的格局。
 
  再轉型
 
  他種菜種葡萄還要種蘋果
 
  去年千里迢迢跑到西昌忙活一陣,800萬根藤菜苗每個股東最后只賺了幾萬元,吳小平開玩笑說自己只是搞起好耍,不過他隨即話題一轉:“從長遠看重慶的農業需要真正的轉型,重慶農民就安心種菜,現在早就社會大分工了,我們要做資源平臺。”
 
  我們問吳小平下一步還要做什么品種的蔬菜,他又突然狡黠地一笑:“不種了,我只種藤菜。”
 
  上周,吳小平剛從西昌回來,此次西昌之行,除了藤菜苗,吳小平還有個目的是去看鹽源的蘋果。“當地擁有全國最好的蘋果生長環境,但完全是亂整。”
 
  吳小平說他找了一個當地果農,交了5萬元訂金,“當地現在的蘋果畝產是3萬斤,我先給這個果農說好了,每畝只能產6000斤,并且要完全按我的技術標準生產。我的目標是在三年內,生產出‘吳小平蘋果’,一個蘋果的價格可能是10-15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