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服務、跨區作業、作業承包(全托管)是目前如皋市農機經營組織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要模式,不同服務模式,其運營狀況也不一樣。
訂單服務是農機社會化服務常見的服務方式,由服務單位和個人與農民或經營組織達成口頭協議或簽訂作業合同,按協議或合同規定的時間和作業標準提供服務,接受服務的一方按協議或合同付給提供服務者的酬勞。如:如皋市神牛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2014年在經濟開發區“萬頃良田”核心區提供稻麥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實行“六統一”,即:統一機耕、統一機漫、統一機育、統一機插、統一機植保、統一排灌管理,服務總面積3686畝,僅“萬頃良田”稻麥兩季農機作業收入就達到298萬元,盈利31.2萬元。其收益主要來自于規模農機作業。
跨區作業是農機大戶或農機合作社組織農機到本縣(市)以外的地區參加農機作業服務。如:如皋市白蒲鎮的農機大戶—顏衛星,擁有久保田588聯合收割機1臺,長期從事機收作業服務,2014年作業面積3200畝,作業毛收入25.2萬元,剔除油料、維修、請工工資,作業收入12.5萬元,再剔除折舊1.8萬元,本人工資8萬元,年純收入2.7萬元,其收益主要來自長時間長距離大面積跨區機收作業,從絕對效益來上講,其效益并不明顯。
作業承包是農機大戶或農機作業組織將農戶的土地集中,為其提供耕種收等機械作業服務,農戶提供一定的服務費用,農產品歸農戶所有。全托管服務是作業承包的延伸,由專業化的服務組織為種地農民提供從種到收乃至銷售等貫穿生產和經營全過程的服務,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與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合二為一。如:如皋市迪林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是其法人代表吳迪林在從事農田機械作業十幾年中逐步建成的,現如今已發展成為如皋市糧食生產全托管服務的先行者。擁有各類農機具13套臺套。2014年,全托管和土地流轉面積分別達到835畝、183戶,經營收入110.6萬元,盈利26.5萬元。其盈利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與單純的農機作業服務相比,開展全托管服務后,農機作業量提高了兩成,農機作業盈利4.8萬元。二是通過開展全托管服務,托管田塊使用農藥次數比普通農戶少30%,不僅藥量節省了,還省了施藥人工,每畝約60元左右,節本收益約3.3萬元。三是開展全托管服務,實行專業化種植,促進糧食高產增產,增產比例為12%左右,折合現金約9.5萬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服務模式中,全托管服務的綜合效益最好,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還體現在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