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記者從市農委了解到,為提升我市蔬菜及“蘭州高原夏菜”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以及建立有效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和長效機制,近日我市印發《2015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方案》,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監測。
《方案》明確,全市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及檢測形式,將采取速測儀監測和食用菌中熒光增白劑監測兩種形式。速測儀監測包括全市三縣六區的蔬菜生產基地和蔬菜產銷企業;食用菌中熒光增白劑監測包括全市的所有生產基地和銷售環節。要求對轄區內產地及產銷企業生產的蔬菜及食用菌各縣農監站每月應進行一次例行監測,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中心)對轄區生產的蔬菜進行日常檢測。
監測及檢測的蔬菜品種應是全市或各轄區具有代表性的品種,主要為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結球甘藍、生菜、西葫蘆、油菜、大白菜、青花菜、芹菜、韭菜、花椰菜、菜豆、豇豆和菜心等,每次抽檢的蔬菜品種應不超過10個。食用菌品種為雙孢蘑菇、雞腿菇、白平菇、白靈菇和姬菇。全年將完成16000個例行監測任務,完成258000個日常檢測任務。
《方案》明確,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形式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酶聯免疫吸附法以及快速檢測等形式。主要對全市生豬定點屠宰廠、規模養豬場、生豬養殖小區、各大超市、農貿市場及生鮮乳收購站的獸藥殘留和“三聚氰胺”進行例行監測和日常監測工作。
監測樣品種類包括生豬定點屠宰場采集豬肝、豬尿;規模養豬場、生豬養殖小區采集豬尿;各大超市及農貿市場采集豬肉及雞肉;生鮮乳收購站采集生鮮乳。據悉,市內共確定9個生豬定點屠宰場、29個規模養豬場(養殖小區)確定為日常檢測點,進行日常監測。抽樣點和抽樣數量按照屠宰和養殖及銷售三個環節分別確定,抽樣數全年固定,但每月選擇的抽樣點可以靈活變動,具體數量為,日常監測15000份,例行監測1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