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高坪鎮志民村有一個養羊大戶黃代華,因幼年患小兒麻痹癥導致肢體殘疾,不過他靠著出色的黑山羊養殖技術,不僅主動退出低保,蓋起了兩層小樓,還打算成立黑山羊基地,指導當地農戶養殖,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成了有名的“羊司令”。
自強走上致富路,主動退出低保
46歲的黃代華半歲時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導致手腳不便。1994年,他與“同病相憐”的李梅珍結婚,因為身體不便,干不了重活,家里幾乎一貧如洗。為了讓家庭走出困境,黃代華也試著養過魚和鴨子,但經濟效益并不明顯。
1996年,岳母送來的2只黑山羊開啟了黃代華夫婦的養羊致富之路。“盡管價格沒有現在高,但當時從事黑山羊養殖的并不多。”黃代華告訴記者,他采取“白天自然放牧采食,夜晚羊舍休息反芻”的生態養殖方式,飼養出來的黑山羊肉質細嫩,深受客戶喜歡,很快就供不應求。
在畜牧部門指導下,黃代華堅持自繁自養。“衛生好了,住舒服了,黑山羊才能長得又好又快。”當記者找到這位“羊司令”時,他正在羊舍忙著打掃衛生。因為手腳不能完全伸展,黃代華的動作顯得有些不協調。
2008年,黃代華的黑山羊已有100多只,他還花18萬元蓋起了兩層小樓,并向村上主動申請退出低保。
建基地傳技術,帶村民共同致富
隨著瀏陽黑山羊品牌的崛起,黃代華的養殖規模已經擴展到300多頭。去年他賣出了100多只,包括30多只種羊,總收入達到13萬元。規模、效益齊升,讓黃代華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不少村民都主動上門“取經”。
同村的劉賢清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干過木匠、開過商店的劉賢清找到了黃代華。“從仔羊護理、疫病防治,到野外放養,他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劉賢清告訴記者,去年,他賣出了50多頭黑山羊,賺了五六萬元,目前存欄量達到了93頭。
“下一步,我還想擴大標準化欄舍面積,成立殘疾人種羊基地。”黃代華說,對于身體不便的殘疾朋友來說,勞動強度不大,投入成本不高,收益穩定的黑山羊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他也想帶領更多殘疾人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