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集鎮相莊村,殷永紅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是帶領一方養豬致富的相莊村獸醫、永紅生豬產銷合作社社長,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先進的養豬技術,帶動全村生豬養殖戶共同走上致富路。
1976年,殷永紅高中畢業后走上了鄉村獸醫的行業,成為當時夏集公社相莊村一名獸醫,1998年,在縣鎮老促會的支持和鼓勵下,殷永紅開始了生豬規模養殖。1999年,他先后擴建豬舍42間,飼料庫房5間,添置飼料加工機,攪拌機各一臺,固定資產投入過20萬元,流動資金達80萬元,長年吸納2到3名工人,年生豬出欄量1000多頭,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生豬養殖大戶。2003年,在鎮村大力扶持下,殷永紅乘勢而上,爭取村里3畝高坑地的使用權,擴建了20間近500m2的豬舍和4間近100m2的飼料加工廠,擴大規模養殖。2006年,由于全國性生豬行情較差,一年下來幾乎虧本。但殷永紅并未因此而退縮,他對養殖戶們說“市場如潮水,有跌必有漲,這個時候,我們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3年里,生豬行情一年好過一年,殷永紅這幾年的生豬養殖年純收入高達50余萬元。可殷永紅并未因此而滿足,他要進一步做大做強他的事業,他要為當地的生豬規模養殖帶好頭,樹好樣。2010年以來,殷永紅又開始了大規模地擴建豬舍,這次,他一下子流轉荒地20多畝,新建豬舍19幢2900m2,全部采用現代化的生豬自由采食、飲水喂養方式,這一次,他僅用于基礎設施投入就達150多萬元,固定資產超過200萬元,至此,殷永紅的生豬養殖,從品種改良,母豬配種,苗豬育成,肥豬出欄(包括豬糞的出售)以及飼料的加工配制,生豬的疾病防治等,全部實現了一條龍生產、銷售管理模式,殷永紅也由此真正變成了夏集鎮首屈一指的生豬養殖大戶。
相莊村地處夏集實旱中心,交通閉塞,東不靠湖,西不靠蕩,自然資源相對匱乏,身強力壯,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掙錢去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是一些年歲較大的中老年人,或缺勞缺技、就地務工企業難以接收的人。他們主要收入就是那么幾畝地,如何把這部分人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他們不出村子便能創造財富增加收入?殷永紅反復調研論證之后認為,引領他們發展生豬規模養殖也是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可行之路。早在2000年,殷永紅就動員本組的幾戶村民率先養豬,進而帶動其他組的村民養殖,在全村有一定規模人數的基礎上,組織成立了相莊生豬協會。多年來,他本人不但多次免費為協會會員進行生豬養殖技術培訓,定期聘請江蘇農學院及縣內外有關專家教授來協會為大家講課。同時,每年還組織協會會員到興化、泗陽、蘇南等生豬規模養殖示范基地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借鑒外地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料購進、統一防治、統一銷售。2001年夏天全國性生豬高熱病發生時,殷永紅一連十多天在外,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村民王九昌家60多頭高熱病豬,硬是在殷永紅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才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平時殷永紅對每個協會會員生豬疾病的防治驅蟲、豬舍的消毒,以及何時購進的苗豬,什么階段該配什么料,什么時候該出欄等都建有臺帳,并按時精心指導到位。為了使會員的肥豬賣出好價錢,殷永紅常常往返奔波在福建、浙江、上海和蘇錫常等地,找銷路,把握行情。當肥豬市場價下滑時,部分養豬戶怕虧本,急于拋售,殷永紅便主動上門分析行情,動員他們在低價中要咬緊牙關,頂得住風險,并預測什么時候價格可能反彈,一般都會不出他所料,近幾年他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及時了解掌握市場行情,同時在周邊縣市及福建、浙江、上海、蘇南等地結識鞏固了一批客戶,為養殖戶及時提供較為準確的市場價格走向和上門收購服務。多年來,盡管生豬行情在不斷變化,永紅合作社社員只要肥豬能出欄,總能在家里就能以較高的價錢賣出去,一般每擔要比市場價高出10—20元。許多人十分感激地說:“永紅為我們會員開辟了一條生財大道,什么事都是他為我們操心,我們只是養個現成的省事賺錢的豬罷了”。
為了使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殷永紅總是主動找上門去給予幫助,劉溝組58歲的村民張某體弱多病,兒子、老婆都是弱智,生活貧困,殷永紅勸其多養豬,為其建豬舍,購苗豬,飼料都是殷永紅先墊資,到賣肥豬時再按成本價還錢。在他的幫扶下,張某一家已擺脫貧困。中溝組談某家六口人,二個兒子、二房媳婦,沒有一技之長,常年外出打工,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殷永紅鼓勵他家搞生豬規模養殖,并讓他入了合作社,為其墊資苗豬、飼料成本,在殷永紅的大力扶持下,兩年后,談某家出欄肥豬達到400頭以上,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
在殷永紅的帶領下,相莊村60多戶通過生豬養殖脫了貧,永紅生豬產銷合作社也越辦越好,到目前為止,合作社成員已有300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