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早但適用的不多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以柑橘、梨子、獼猴桃等為代表的林果業發展較快到去年末全市果樹種植面達到540萬畝其中以柑橘為重點達到290余萬畝。
“整體上說我市果園機械化起步較早。”市農機推廣總站副站長趙成鋼介紹近年來我市農機部門在忠縣、萬州和長壽等區縣開展了標準化現代果園建設下一步將探索沿長江柑橘帶和其他水果的機械化加快全市果園機械化進程。
“其間也遇到不少突出問題主要是機械與果園的相互適應上。”趙成鋼說由于我市地理因素的限制適合我市特殊需求的農機具較少。另外由于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側重于糧油作物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市果園機械化推廣工作不成規模。據了解到去年底全市林果專用農機設備僅有1500余臺(套)近3萬馬力。
那么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我市農機部門拿出的破題方案有兩個關鍵詞:標準化果園建設和技術集成式農機具。
一建園就考慮機械化
“標準機械化柑橘園的建設主要是為了解決果園特有的耕作、除草、施藥、施肥、修剪和運輸中的難題。”市農機推廣總站相關人士表示近日我市首個《機械化柑橘園規劃設計規范》將面世這標志著我市探索標準機械化果園建設又進了一步。
他介紹說現在可在果園內爬坡上坎、底盤低的履帶式拖拉機和其他果園專用的機具逐漸增多接下來可根據果園的規模大小、土地坡度選擇適用、管用的農機具。
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研究員鄧烈也表示標準機械化果園就是要從一建園開始就把農機作業通道、運輸道路系統與土地整治、道路水渠規劃、種植間距行向等方面同時設計、同時施工盡量滿足農機作業條件提高農機作業效率。
集成式實現一機多用
“我市果園機械化的推進還需要解決機械的適用性問題。”市農技站相關專家熊偉介紹我市山地、坡地上的果業發展特別需要解決農機具的適用性問題。可以推廣適用性和通過性較強的果園機具同時有效整合相關技術和操作的“技術集成式”農機具逐步實現“一機多用”。
“在今后一個時期內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果園機具將成為我市果業發展的選擇。”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