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小的茶葉,何來如此大的魅力?作為享譽千年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與其他地方的茶葉有何不同?
生長篇:高山好茶典型產地生態環境得天獨厚
從成都出發,沿成雅高速一路向西,約1個小時后便是名山。高速路出口附近,豎著醒目的廣告牌:“世界茶源 中國茶都”、“千秋蒙頂千年貢茶”。
蒙頂山離城區不遠,山間的氤氳還沒有散盡,春日暖陽從林間斑駁而下,照在山間隨處可見的茶園里,折射出讓人賞心悅目的綠。“蒙頂山茶的主產區,主要分布于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范圍。”四川農業大學博導、四川省茶葉科技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杜曉教授說,這是中國“高山好茶”的典型產地。
山間不時有風吹來,但一點也不覺寒冷,山間有茶農已穿上了單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約23℃。”杜曉說,蒙頂山春天來得早,而且氣候溫暖。茶農們說,今年的早茶2月中旬便開采了。2月11日,蒙頂山茶區第一背簍茶上市,36.5斤新茶拍出了90萬元的高價。
蒙頂山上,有一口井名曰“甘露井”。相傳,只要揭開蓋子,很快就會招來大雨。“這是因為蒙頂山茶區降水豐富。”據介紹,雅安是著名的“雨城”,蒙頂山茶區年降水量約16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云霧山中出好茶,說的就是這種環境。”
此外,森林覆蓋率高達55%,耕作層土壤有機質豐富,使得茶葉內含物豐富,而且茶區空氣、水土完全無污染。“這些條件堪稱得天獨厚。”杜曉說,這種宜茶原生態的環境,成就了蒙頂山茶卓越的自然品質。
制作篇:繼承貢茶制作技藝發展現代加工技術
優良的生長環境,奠定了蒙頂山茶的品質基礎,獨特的制作技藝,則讓蒙頂山茶成為了極致好茶。“既科學地繼承了‘五朝貢茶’的傳統制作技藝,又創新發展現代加工技術,形成了精細化的采制工藝。”杜曉認為,蒙頂山茶的卓越品質,生長環境和制作技藝缺一不可。
在蒙頂山天蓋寺,華西都市報記者品嘗到了今年的石花。茶葉放入杯中,便有清香飄出,沖泡時則茶香撲鼻。茶葉在杯中翻滾、舒展,一粒粒芽頭形態飽滿,好似微微張嘴的雅魚。輕呷一口入唇,是一股綠茶的微澀,隨即便是淳厚的回甘。
“蒙頂山茶具有‘形美、色潤、香潤、味甘’四大感官特征,具有‘茶性溫’、‘味獨珍’的獨特‘茶葉性格’。”杜曉說,且茶內含物豐富,根據實驗室測定,其游離氨基酸總量達5.5%-6.5%,茶多酚總量適中為28%-32%,酚氨比為6.7-11.2(P/A值),香氣物質組分達86-94種,“通俗來講,就是營養價值高。”
在蒙頂山茶中,甘露、黃芽、石花、毛峰并稱“四大名品”。從茶系來講,蒙頂山茶則涵蓋了綠、黃、青、紅、黑、白等“六大茶類”。“既滿足于茶藝、茶技和茶道等高端品茶消費,又適合于飲茶、喝茶的大宗消費。”杜曉說,蒙頂山茶適口性強、市場適應性廣,使得其暢銷全國各地。
點贊篇:雅安應有“四雅”雅茶應是“靈魂”
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科學研究所原所長):2004年,陳宗懋專程到雅安考察茶產業發展。當蒙頂山下的名山區中峰鄉萬畝生態茶園展現在他眼前時,他不禁感嘆:“想不到中國西部還有這么好的茶園!”2011年6月,陳宗懋再次來到雅安,在參觀過名山區的茶園、茶企業后,欣然提筆寫下“名副其實的中國茶鄉——四川名山”和“蒙頂山茶”。
程啟坤(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蒙頂山茶在唐代以前就很出名,唐代時更成為第一貢茶。這說明蒙頂山茶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名氣、很高的地位。我經常飲用蒙頂山茶,喝起香味濃郁、苦澀味低、鮮爽度高,具有極佳的口感。同時,蒙頂山茶氨基酸、維生素C等含量高,堅持飲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舒曼(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吃茶去》雜志主編):2004年和2012年,我曾經兩次去蒙頂山茶產區,對蒙頂山茶文化產生了特殊的感情。都說雅安有“三雅”文化,我認為雅安應該有“四雅”,而雅茶是“四雅”文化的靈魂,雅雨滋潤雅茶,雅女采摘雅茶,雅魚則因甘露井的傳說與雅茶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