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京港澳高速臨長段,“華容芥菜,我的菜”、“華容芥菜,開胃開懷”醒目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華容芥菜”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循著早春的步伐,3月2日,筆者來到了華容縣插旗鎮蓮湖村。微風中,廣袤田野里成片蔥蔥郁郁的芥菜浸潤著綿綿春雨長勢喜人。這個30年來一直生產芥菜的小村落此時正是鹽漬芥菜開窖的高峰季節,似乎連空氣中都飄散著一股酸香味兒。早晨6點起,村民朱先進就開始忙著幫菜販子裝菜上車了。“今天又得忙到天黑。”朱先進家的6窖鹽漬芥菜年前就出了窖,買了3萬多元,如今田里的12畝芥菜眼看又要豐收了,3月下旬又得忙活一陣子。
蓮湖村是“芥菜之鄉”——華容縣插旗鎮有名的芥菜專業村。村支書蹇忠云說,村里2400多畝耕田,常年種植芥菜1500多畝,芥菜成了家家戶戶收入的重要來源。而這僅是該縣芥菜產業蓬勃發展的一角。據了解,該縣現有“華容芥菜”生產面積12萬畝,是全國最大的芥菜生產集中區。據不完全統計,“華容芥菜”系列加工產品占全國同類產品銷售市場的50%份額。由“華容芥菜”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方便面酸菜風味包每年達到30億包,“統一”、“康師傅”兩家國際知名企業60%的方便面酸菜風味包均由該縣生產。
經風雨才有彩虹。芥菜“美好時代”的開啟,卻經歷了一番坎坷摸索。芥菜畝產一般可達5000公斤以上。但鮮芥菜并不值錢,市場飽和時,一毛錢一公斤都沒人要。但經過農戶鹽漬窖藏初加工的芥菜,卻可增值3倍多,再經由企業深加工,更能增值10倍多,而且市場更廣。
劉道懷是插旗鎮眾成村有名的種菜大戶。前些年,在外務工的劉道懷看到家鄉芥菜發展的商機,毅然返鄉和別人合伙種起了芥菜,現在已達1100多畝。“我們主要采取的是訂單服務,初加工后的芥菜銷售不成問題。”他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我們買菜是以袋計算的,每畝鹽漬后的芥菜大概能有60袋,一袋大約50元,去年一畝的毛收入至少是3000元左右。”
芥菜種植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芥菜加工業的發展。“華容芥菜”加工產值8億元,現有加工企業3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走進當地最大的芥菜深加工企業——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自正月初十起,插旗菜業的生產車間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清洗、解切、配料、殺菌、包裝……隨著一批批深加工成品運出車間,一兜“草芥”,搖身一變,身價倍增,以水縈梅梗菜、佐料魚酸菜、八寶鹽酸菜、酸干鹽菜等身份,香飄千里,受到北京、東北、福建、廣東等地消費者的青睞。芥菜如草的無奈已成歷史。
為提升現代農業發展,今年該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項目資金整合機制和信貸投入機制、改善農村生產條件、促進農民增收等一系列政策。劉道懷笑著說,這真是說到了咱們農民的心坎上,他們種植芥菜更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