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家統計局泰安調查隊了解到,2014年泰安糧食生產呈現出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一減兩增”的特點。去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73.12萬畝,比上年減少11.44萬畝,減少1.96%;單產491.47公斤,比上年增加10.31公斤,增長2.14%;總產281.67萬噸,比上年增加0.40萬噸,增長0.14%。
據統計,2014年全市夏糧收獲面積281.38萬畝,比上年減少10.08萬畝;單產467.17公斤,比上年增加16.77公斤;總產131.45萬噸,比上年增加0.18萬噸。秋糧播種面積291.74萬畝,單產514.91公斤,總產150.22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1.36萬畝,增加3.15公斤,增加0.22萬噸。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68.69萬畝,單產533.27公斤,總產143.28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1.48萬畝,增加4.72公斤,增加0.49萬噸。
據介紹,泰安市糧食單位面積和總量的增產,得益于多種有利因素。2014年,泰安各級政府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將各項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到戶,去年全市共落實糧食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3.38億元,小麥良種補貼2378萬元,玉米良種補貼2836萬元,水稻良種補貼1.77萬元。
秋種之后,由于光照充足,特別是冬春時節氣溫偏高,促進了小麥冬前分蘗,增加畝穗數。返青期較常年提前一周左右,苗情轉化升級快,抽穗開花早,較常年提前7至10天,灌漿期拉長,灌漿充分,千粒重增加。雖然天氣比較干旱,但關鍵時期的幾場雨雪對小麥生長十分有利,基本滿足了小麥后期對水分的需求。
玉米生長關鍵期天氣比較干旱,但播種期間有一次強降雨,墑情得以減輕。出苗期間,氣溫較高,出苗時間集中,出苗整齊,苗全、苗勻。7月份,溫度較高,光照充足,總日照時數較往年偏多16個小時,利于玉米生長。8月下旬玉米灌漿期,降雨偏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明顯大于常年及上年,玉米灌漿充分,粒重增加。
再者,新型種糧技術得到廣泛運用,種糧科技含量增加。小麥種植上推廣了高產優質品種、規范化播種、精播半精播、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玉米種植上主推鄭單958、浚單20等優質高產耐密型良種,推廣應用玉米“一增四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種衣劑包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直播晚收等多項實用技術,全市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261.14萬畝。
此外,該市積極整合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涉農項目資金3.1億元,集中用于改善糧食主產區灌排條件,提高土地質量和產出能力,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21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