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訓農機實用人才。充分發揮農機職業技能培訓的作用,加強農機技能人才培訓,優化農機技能人才隊伍結構,提高農機手掌握使用現代農業裝備的水平。重點加強農機合作社帶頭人、農機手和維修人員等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提高其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本領。
二是培訓農機推廣人員。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加快知識更新,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培養農機推廣人員的示范推廣、技術服務、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能力。促進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水平。
三是培訓農機管理人員。加強農機管理人員的政策理論、農機化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強、樂于奉獻的農機化管理人才隊伍,全面提高農機管理人員的履職能力。
四是創新培訓方式方法。緊緊圍繞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求,鼓勵相關企業、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共同參與培訓活動。采取現場演示、送教進村、科技入戶、技能競賽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吸引更多的農民機手參加培訓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五是注重教育培訓效果。在培訓工作中,圍繞本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總體要求,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引導學員對農業機械的性能、安全操作要領、維修技能有較深刻的了解。力求讓新機手掌握一技之長,老機手的技能有較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