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福州:茶葉精英聚首非遺主題沙龍

   日期:2015-02-1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3    評論:0    
  本次沙龍活動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福建省藝術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與“茶緣—絲路非遺系列展”同步舉行,是2015年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迎新春”系列活動之一。該系列活動還包括“萬里茶道圖片展”、“古琴專題展”、閩劇“梅花”折子戲表演等。
 
  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吉在活動現場發表致辭。他指出,近年來福建茶產業發展迅猛,茶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特別是2014年茶葉產量和產值還實現了雙增長。同時,福建茶文化源遠流長,歷來對全國影響深遠。研究茶文化、傳承制茶技藝很有意義。
 
  隨后,在沙龍現場,茶葉界專家學者、茶葉傳承人等就如何乘著“一路一帶”戰略構想的東風弘揚福建茶文化、如何讓茶文化與茶技藝結合發展等問題展開探討與交流。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表示,福建的茶葉雖然不是最早出現的,但仍然是中國茶產業的驕傲。例如,福建省從唐朝末期一直到清朝都出產貢茶,時間長達半個世紀;再如,“萬里茶路”從武夷山出發,經蒙古國到俄羅斯恰克圖,綿延1.3公里,歷經兩個多世紀,也對世界茶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由于茶葉大量出產和極低的利用率,使得目前的茶產業暗藏危機。
 
  “茶葉的原料浪費很嚴重,采摘下來的茶葉能夠被利用的只有30%。而縱使只有這30%,茶葉的整體產量還是過剩,一些省份的茶葉銷售已經和市場脫節。”張家坤認為,要突破這層困境,一定要探索茶產業發展的創新之路,甚至可以借鑒咖啡發展的部分優秀經驗。
 
  關于傳承制茶技藝的問題,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順明和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順明認為,制茶手工工藝的傳承是基礎性的,是前提。但是,要發展茶產業,必須實現機械化。“沒有機械化生產,就沒有生產力,更沒有競爭力。如果茶葉都是手工做的,茶產業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他表示,要實現福建茶產業產值四年翻一翻,達到1千億元的目標,手工工藝和機械化一定要“兩手抓”。
 
  魏月德則表示,“關于制茶技藝的傳承,我們做得太少。”他指出,中國對茶文化的弘揚和宣傳無處不在,但是對于制茶技藝的探索和傳承卻做得很少。他認為,在“一路一帶”茶產業發展的新時期,應該把制茶技藝的傳承和創新當做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好。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