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龐各莊鎮繁榮村農民靳龍拆遷上樓后,又回歸土地。4年多來,他帶領村民走上蝴蝶蘭規模化種植之路。目前,他種植的蝴蝶蘭數量已達15萬株,年銷售額已突破400萬元,成為領軍大興區花卉市場的致富先鋒。
春節前,正是蝴蝶蘭集中上市、生意火爆的時間。記者走進龐各莊鎮繁榮村的蝴蝶蘭溫室,溫暖和潮濕撲面而來,深紅色的“巨寶紅玫瑰”、排列整齊的“大紅龍”、黃底紅心的“昌新皇后”、白花紅暈的“雪中紅”……形態各異、多姿多彩的蝴蝶蘭綻放其中。每天與這些花為伴的80后小伙兒靳龍,是這兒的主人。
“這些花嬌氣得很,根據不同的生長周期,對溫室內的濕度和溫度都有嚴格要求,比如發芽、開小花時溫度須控制在25℃至32℃,完全開花時溫度須控制在18℃至23℃。”談起蝴蝶蘭種植技術,靳龍總有說不完的話。
2010年,繁榮村拆遷上樓后,30歲出頭的靳龍并沒有像其他村民一樣買大房、置豪車。他拿著幾百萬元拆遷款回到農村承包土地種植蝴蝶蘭,并創辦了龍運鋒農業科技公司,開始銷售高檔花卉蝴蝶蘭,成為拆遷后村里極少數又回到土地刨食的農民。
說起為啥要回歸土地,靳龍坦然地說:“一切都來源于對土地的不舍。”早在10年前,他就在玉泉營花卉市場承包了3年的小攤位,經營花卉零售。“后來村里拆遷后,我也到城里找過幾份工作,可還是對養花割舍不下。”他說,他就利用工作之余進行市場調查和風險分析,選定蝴蝶蘭進行種植。剛開始種植時,技術不成熟,在溫度和濕度上都把握不好,很是著急上火。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資金上,靳龍都遇到了很多困難。去臺灣學習了蘭花種植技術后,他開始引進種苗,并投入生產。經過不懈的努力蘭花終于種植成功。
創業成功后,靳龍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他主動聯系一同拆遷上樓的老街坊鄰居,向他們傳授蝴蝶蘭的種植技術,帶動20多位拆遷村民就業。“小靳手把手地教我們,現在蝴蝶蘭的土壤種植環境、澆水量大小、室內溫度把控等知識我都學會了。”村民吳國強說,在靳龍的幫助下,他也創建了自己的“蘭園”。
如今,靳龍在業內已小有名氣,他的蝴蝶蘭也打入了市內許多花卉市場。未來,靳龍準備再建設一個設施齊全,規模達200畝的大型現代化園區,吸引更多的村民就業,并開設花卉種植培訓班,定期請專家來為村民講課,讓更多的街坊鄰居從蝴蝶蘭種植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