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監測合格率逐年上升
2001年4月,農業部在全國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對全國36個省(區、市)的90余個城市開展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監測環節為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監測的農藥種類目前達58種,為蔬菜生產中經常使用的農藥。監測的蔬菜種類達80多種,涵蓋了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品種,每年檢測蔬菜樣品1.8萬多個。
通過10余年的工作,推動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大大提高了蔬菜質量安全水平,監測項目的合格率逐年上升,并穩定在較高水平。
限用農藥檢出率大大降低
蔬菜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反映一是甲胺磷、對硫磷等禁用農藥基本沒有檢出;二是氧樂果、克百威等限用農藥的檢出和超標的次數也大大降低,已不是造成蔬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三是檢出值也逐步降低,雖然仍有部分蔬菜有農藥殘留檢出,但普遍檢出值并不高,基本都低于限量值。
目前有的消費者認為蔬菜產品有農殘就是不安全的,混淆檢出農藥殘留和農藥殘留超標的概念。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是正常的情況,使用了農藥就有殘留問題,但有殘留并不意味著產品就不安全。如果殘留值沒有超過限量標準,產品就是安全的,如果超過限量值,只能說有安全風險,不一定會造成危害。
低毒高效農藥被普遍采用
為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在蔬菜病蟲害的防治上主要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如使用防蟲網、懸掛黃板或藍板、使用太陽能殺蟲燈、使用性誘劑殺滅害蟲等手段,減少農藥的使用。目前在蔬菜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基本上都是低毒高效農藥,如目前使用最多的新型農藥氯蟲苯甲酰胺其對大鼠經口、經皮LD50均>5000mg/kg(LD50均>500mg/kg即為低毒農藥),其限量值為20mg/kg,而一般在蔬菜上的檢出值<1mg/kg,不存在安全風險。
為加強對蔬菜質量安全的監管,農業部在全國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支持建設了2552個農產品質檢機構,開展對蔬菜質量安全的監測工作。農業部從2001年開始對全國蔬菜質量安全每年開展四次例行監測,各省(區)也相應開展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工作,成效是非常顯著的,目前再沒有因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造成急性中毒的事件發生。2014年全國各類蔬菜的合格率達到96.3%。
因此目前市場上消費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是有保證的,消費者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