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川公平鄉(xiāng)四合村委高江村,一般人沒事不會來到這里。翻了半座山,沿著水庫,開了一個小時的車,你就能明白個中緣由:這里實在是太偏僻了。
而就在這偏僻的村子里,自稱“山里人”的村支書龍富德,卻嘗試著帶領(lǐng)村民們“不走尋常路”。平整荒地,修通公路、搞林下經(jīng)濟,開辟草珊瑚示范園……龍富德的“致富新經(jīng)”念得有聲有色。
6月18日,記者來到高江村,專程來聽聽村支書龍富德的“致富經(jīng)”。
為讓鄉(xiāng)親們口袋“鼓起來”,村支書苦尋“致富路”
“地靈人杰山川秀,物華天寶五谷豐”。位于楚粵往來之要沖的靈川縣,素來物產(chǎn)豐富。而公平鄉(xiāng),靠著青獅潭水庫,茂林修竹,郁郁蔥蔥,當(dāng)?shù)厝苏f這里是“靠山有山,靠水有水”的好地方。然而,卻因為交通不便,山里的村民們都還保持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習(xí)慣。
高江村便是這其中的一個村子。早幾年,龍富德沒有當(dāng)上村支書時,他就在琢磨著怎么利用山里豐富的資源來致富。山上竹子很多,于是他便做起了竹涼席的生意。事實證明,龍富德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那幾年,靠著竹涼席,他一個人就賺了很大一筆錢。村里人看他的腦子靈活,都跟著做起了竹涼席生意。不料,過幾年,竹涼席的市場已不如從前。
3年前,在當(dāng)選村支書的那一刻,龍富德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摸索出一條讓村民們致富的路子。通過觀察,他發(fā)現(xiàn)村里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有3個:道路難走、荒山較多、思想落后。龍富德決定就從這3個方面著手。
高江村一二隊附近的路,在沒有修之前,路況非常糟糕。村民們出行也都是肩挑手提,來收貨的司機都不愿意開車進來。村民們迫切地想修一條好路出入村莊。龍富德和村干部們跑前跑后聯(lián)系工程隊,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將進村的路段修好了。接著,他和村干部們合計,要把空閑的山林充分利用起來。
龍富德把記者帶到了一處半山腰上,映入眼簾的竹林郁郁蔥蔥。竹林下的土地里,不見亂石枯草,十分干凈。龍富德說,村里不少勞動力都陸陸續(xù)續(xù)出去務(wù)工了,山林被荒廢的很多。在家的村民,也嫌打理山林麻煩,很多人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到收竹子的季節(jié),就砍幾根竹子放到公路旁賣。7寸的竹子20元一根,9寸的竹子30元一根。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龍富德給村民們上動員課,讓大家轉(zhuǎn)換觀念,把自家的山林修整干凈,提高林地質(zhì)量。“一來這是為大家安全考慮,林地里很容易有黃蜂和蛇,把碎石、枯枝打掃干凈后,蛇就沒有藏身之處了。二來,竹子的生長環(huán)境好了,質(zhì)量自然就更高,賣的價錢也更好了,這對村民自己而言也是好事。”
花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在龍富德的帶領(lǐng)下,村民們將自己的林地打掃得干干凈凈。這時候,龍富德提議,在竹林下搞林下經(jīng)濟,多維度利用空間為村民們謀福利。
可是,在林下種什么好呢?經(jīng)過比較和篩選,龍富德瞄準(zhǔn)了有著“滿山香”雅稱的草珊瑚。
村委“自掏腰包”,300畝林地刮起“草珊瑚旋風(fēng)”
草珊瑚,別名九節(jié)蘭、節(jié)骨茶,是很傳統(tǒng)的一種中藥材。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速、呼吸道感染等“城市病”病例的增多,草珊瑚的市場需求逐年擴大。
嗅覺敏銳的龍富德想到了在林下種植草珊瑚。不謀而合的是,靈川縣也在同一時期,出臺了《林下種植草珊瑚示范項目》規(guī)劃方案。規(guī)劃中,蘭田瑤族鄉(xiāng)、靈川鎮(zhèn)、公平鄉(xiāng)都被列為了草珊瑚試種區(qū)域。
有了政策的支持,龍富德和村干部們干起來更帶勁了。但村民們沒有專門種植過草珊瑚,如何說服他們加入到種植大軍里來呢?龍富德和村主任蘇小明等人開會,決定先以村委會的名義,租某戶村民的林地300畝,打造一個草珊瑚示范園,讓村民們先觀摩。
在示范園內(nèi),我們看到,一排排翠竹修長,山路打掃得干干凈凈,山腳下還有溪水緩緩流過。在竹林下,剛剛?cè)斯ぴ苑N的草珊瑚長勢良好。龍富德說,草珊瑚苗木一般在當(dāng)年11-12月或翌春2-3月種植,約一年后可以采摘。也就是說,去年11月種植的草珊瑚,到今年年底就能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
龍富德告訴記者,眼前這個大約300畝的示范園是村委自行掏錢修建的。示范園需要修整林地、種植草珊瑚,村委會就請村民們前來幫忙,每人每天80元。而在村民們表示想種植草珊瑚后,村委會又先行墊付,買了苗木和肥料,發(fā)放給種植戶。按照每畝草珊瑚苗木843元的平均價格,村委會光是買苗木一項,就墊了將近9萬元。
龍鳳茍是村里的村民,見到他的時候,他正戴著草帽在山林里除草。就在一年前,他還在深圳務(wù)工,一年只有到收竹的時節(jié)才回來一趟。靠著竹子,一年也能掙個兩三萬元。在示范園做起來后,村干部給龍鳳茍打了個電話,動員他回鄉(xiāng)搞林下經(jīng)濟,他就收拾行囊回來了。在村干部的指導(dǎo)下,從未種植過草珊瑚的龍鳳茍也在自家200畝的林地下試種了起來。才種下去幾個月,草珊瑚就躥到了將近1米高。“聽說市場的最低價錢是生品每斤1.2元,干品每斤3元,到時候我這200畝的產(chǎn)值可就比賣竹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喲!”龍鳳茍笑呵呵地說。
目前,在示范園的帶動下,高江村種植草珊瑚的總面積已經(jīng)達到了1000畝。按照每畝畝收干品600斤來算,一旦全部賣出,產(chǎn)值將達到200萬元。第二年,草珊瑚每畝畝收的量能達到1000斤,產(chǎn)值在原基礎(chǔ)上可翻近一番。
“我理解的‘群眾路線’,最實際的就是讓大家口袋里‘不差錢’,這也是我們村干部應(yīng)當(dāng)做的事情。等到收獲時節(jié)再請你們來,到時候我們這里就不再是‘山溝溝’而是‘金溝溝’了喲!”采訪的末尾,村支書龍富德充滿信心地與記者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