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洲江畔,生態農業風頭勁!
走進陸川縣良田鎮邁塘橘紅基地,記者眼前呈現的是一派生機盎然景象:漫山遍野的橘紅樹青翠欲滴,長勢喜人;苗圃地里技術工人埋頭嫁接橘紅苗,好不忙碌。
“民間稱一片橘紅一片金。”基地老板周春旺說,他是種植橘紅后才開始研究并喜歡上橘紅的,體會到傳統橘農“種一棵橘紅樹,勝過養兩頭豬”所言不虛,更堅定了發展橘紅種植、走生態經濟之路的信心。
壯士斷腕,轉型生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今年47歲的周春旺是良田鎮文官村村民,他憑著自己的智慧和闖勁,這些年在山頭上辦養豬場,在九洲江邊開采沙場,年收入超200萬元,成為十里八鄉頗有名氣的“豬場老板”和“沙場老板”。
生意興旺,如日中天,為何突然“轉行”種植橘紅?周春旺說采沙會造成水土流失,養豬需要排放污水,對生態環境影響大。去年以來,粵桂兩省區聯手治理九洲江流域水環境,該縣強力推進美麗家園建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扶植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并提出打造“中國橘紅之鄉”的產業夢。周春旺忍痛割愛,毅然關停了采沙場和養豬場,帶頭“轉型”創建了陸川縣良田鎮春旺橘紅種植專業合作社。
周春旺向記者介紹,基地計劃種植橘紅2000畝,結合九洲江綜合治理興建示范環保型豬場一座,形成立體生態種養、自動化灌溉系統,建成集種養及深加工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開發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資250多萬元,種下橘紅樹750畝,每畝種植40棵。
門外漢,變行家里手
周春旺領著記者邊往山上走邊介紹,橘紅被譽為“南方人參”,當地土壤含云母成分適合種植橘紅。他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橘紅樹前停下了腳步,喜滋滋地說:“這是移栽的兩年樹,明年可以掛果15公斤左右,按今年市價收入要超過100元。”
周春旺對橘紅種植原是門外漢,只知道它是一味中藥材。“轉行”后,他了解到橘紅有理氣健胃、止咳化痰等多種功效,便早晚各沖一杯橘紅茶給年逾八旬的老母親喝,一段時間后,母親患了30多年的慢性支氣管炎竟痊愈了。由此,周春旺迷上了橘紅,上網收集資料,買來技術書籍,擠時間潛心研究。現在,他談起橘紅種植技術、市場銷售前景頭頭是道,儼然行家里手。
“我發現原來的采沙、養豬,都不過是‘小兒科’的事。”周春旺感覺自己現在的眼界寬多了,他屈指算了這么一筆賬:去年橘紅鮮果收購價格為40元/公斤左右,今年為60元至80元/公斤。橘紅樹種下第三年開始年年掛果,第五年一棵樹產果量為25公斤左右,第七年為150公斤左右,產量高的可達250多公斤。那么,豐產期一棵橘紅樹的年收入至少有四五千元,多的可達上萬元。
情系鄉梓,抱團發展
屏蔽此推廣內容規模化種植,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周春旺告訴記者,基地聘請了7位有橘紅種植技術經驗的固定員工,月薪為2500元;逢種植及施肥、殺蟲等管護繁忙時節,每天還要增加30多名臨時工,請的都是附近村民。
走近橘紅苗圃園,眼前是一壟壟郁郁蔥蔥的柚樹苗。好幾位從容縣沙田村來的柚農正忙碌著,為修剪后的柚樹苗嫁接橘紅:從橘紅嫩枝上將芽苗削下,接到柚樹苗主干上,然后用薄膜包裹好。領頭的柚農叫陳日琰,他停下手中的活回答記者:“柚樹苗是基地培育的,有7萬多株。嫁接的橘紅芽料是從廣東化州購進的。我們是老板請來搞嫁接的,一天少時可以接500多株,多時可以接1000株左右,每株工錢為5元。”
“嫁接后的橘紅苗,除滿足基地種植外,還提供給周邊農民種植。”周春旺說,近幾年橘紅價格連年攀升,基地步入正軌后,他便開始琢磨如何讓周邊更多的人種植橘紅致富。經深入考察調研后,他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帶動了53戶農戶種植橘紅。在基地效應輻射下,目前良田鎮橘紅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而陸川縣橘紅種植面積發展到2.5萬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