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岷縣麻子川鄉吳納村,一座座漂亮的民居院落依山傍水,街道寬敞干凈,新修的房屋白墻青瓦、雕花獸脊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中格外富有詩意。這里曾是全市最后一個告別茅草房的村莊,如今群眾通過發展特色養殖走上了致富路。
在該村四社村民包吉才家里,新建的120多平方米標準化舍飼養殖小區,200多只膘肥體壯的高山綿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幾年養羊,讓我家的錢袋子變鼓了。”包吉才說,“從去年開始,在鄉政府的幫助下,我建起了標準化養殖小區,不到兩年時間我家養的60多只小尾寒羊就發展到200多只了。小尾寒羊一只母羊一年產羔一到兩胎,一胎能產羔2到3只。現在市場價格好,1斤羊肉按23元賣,1只35斤的小羊羔能賣600多元。”包吉才指著自家屋前的圈舍說:“每個季度產羔后,我都會把健壯的母羔子留下,其余的賣掉,即便這樣我每年賣羊的收入也能達到三四萬元哩!”
包吉才的媳婦劉貴巧十年前畢業于臨洮農校,學的就是畜牧獸醫專業。如今她是村上有名的“羊醫生”,全村40多戶養羊戶遇到什么技術難題都向她求教。“我們自家羊圈里的羊糞沒蟲、沒蛆,肥力足,也是個寶哩!低碳又環保,拉到地里種當歸、洋芋比有機化肥強百倍。”劉貴巧說。
記者從岷縣畜牧局了解到,目前該縣已建成養殖場(小區)41個,規模養殖戶累計達6300戶,通過扶貧、農牧項目扶持引進良種基礎母羊4800只,白牦牛100頭,肉牛308頭。全縣完成優質牧草種植16萬畝,全縣畜禽飼養總量達238萬頭(只),畜禽出欄總量達142萬頭(只),肉蛋奶總產量達4萬噸。僅2014年全縣完成畜牧業增加值3.01億元,人均牧業純收入達1128元。
“轉變思想觀念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才是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岷縣畜牧獸醫局局長吳勇表示,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完善服務體系、培育龍頭企業辦市場等途徑,破解畜牧產業發展難題,逐步形成“市場+龍頭企業+園區養殖(戶)”的發展模式,是推動畜牧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