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走進南通市通州區金沙鎮果園村19組村民胡發泉的花木生產基地,遠遠便聞到一股奇特的香味,淡雅清新,沁人心脾。進入花棚中,只見數百盆紫羅蘭、水仙、景觀蓮等植物生長正旺,黃色、紫色、紅色的花朵點綴在綠葉間,艷麗奪目,五彩繽紛,緊挨著的幸福樹、龍須木、榕樹等80多個品種的樹木錯落有致,青翠碧綠,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花園。73歲的胡發泉正在修整花木。
胡發泉從事苗木種植已有30多年。1981年實行土地承包后,他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開始種植花木。當時雖說完全是個門外漢,但他憑著不服輸的精神,除了閱讀報紙、雜志外,還多次赴蘇州等地參觀取經,學習嫁接、扦插技術,終于摸索出了一套管理和栽植方面的經驗?,F在他的花木種植已發展了四個大棚,種植的盆景越來越好、品種也越來越多。“我這里一年四季都有應季花木,每一季有80多個品種,保證天天都有盆栽出售。”胡發泉介紹說。
養花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門深奧的技術活。談起“養花經”,胡發泉說掌握好大棚里的溫度最關鍵,“氣溫高時要及時揭棚,溫度低時要適時蓋棚,現在不用溫度計,我人往棚里一走,心里就有數了。”胡發泉的花木盆栽品種多、生長好,自然受市場歡迎,不少市民還慕名上門來購買。“馬上要到春節了,買的人更多,這些天,我每天6點多鐘就去集貿市場上賣,一天能賣300多元呢。”
“盡管種植花木很辛苦,需要澆水、施肥、防病治蟲,還要應付突發情況。尤其是每年秋天,我都要種植5000多盆菊花,需要不時彎下腰撥花蕾、搬運,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也從中得到不少樂趣。”胡發泉說,“跟花木打了這么多年交道,和它們產生了特殊的感情,我舍不得花,花也離不開我。”胡發泉雖然已經70多歲了,但仍放不下這干了大半輩子的“美麗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