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雜交油菜大王”羅三培的“農業夢”

   日期:2015-01-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5    評論:0    
  小寒時節,在游仙區石馬鎮涪江村一社,一幢三層樓房顯得有些與眾不同:房頂、后院里,到處栽種著不同品種的油菜苗。置身親手締造的“育種王國”,綿陽新宇生物科學研究所所長羅三培自豪地說:“這些都是我正在培育的油菜新品種,抗旱能力強,出油率高,油酸、亞油酸營養成份相當于橄欖油!”
 
  1953年出生的羅三培是一位致力于農業科技研發的民營科研機構負責人。他潛心10余年選育的油菜雜交組合“涪優一號”參加長江流域九省評比,其畝產量、畝產油量均居第一,累計在全國推廣22年,助農增收30億元。2004年以來,羅三培更以“每年一個新品種”的速度出成果,目前其手中已有6個國審、7個省審油菜品種,成為無冕的“雜交油菜大王”。
 
  尋夢改變傳統的低效
 
  農業現狀,發展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現代農業
 
  說起研發的經歷,羅三培說,因為父親生病,他年幼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初中畢業后,羅三培下鄉到魏城鎮原紅衛鄉當知青,并成為一名赤腳醫生。期間發生的兩件事,改變了他的初衷。
 
  隔壁一家農戶七口人只有三件草屋、一張床。每年僅靠賣農作物養家糊口。因為產量低,全家人常常餓肚子。1971年,從國外引進的小麥品種“阿波麥”因遭遇銹病感染,原畝產250公斤左右直接減產不到100公斤,全村人只有更加勒緊褲腰帶。“農民真是太苦了!”羅三培決定自學育種知識,并通過農科院的朋友,試著引進小麥新品種“繁六”。兩年試種,全村普及,大家感受到了育種的“威力”。此時的羅三培也深刻體會到,要改變農村貧窮落后的現狀,必須發展現代農業科技。
 
  他不斷摸索選育門道,豐富理論知識。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后,羅三培利用到魏城中學當生物課代課老師的機會,挑燈夜戰自學高中課程。1978年,以高于錄取線50多分的成績考上了西南農業大學。
 
  開學報到的第一天,羅三培就成為了學校“一個特別的學生”:他隨身攜帶的幾個大箱子,里面除了幾件衣服,全是搜集的育種資料和油菜種子。得知系主任有一片科研地,羅三培便每天纏著他,希望能在這片難得的科研地里繼續育種事業。羅三培的誠意與執著,打動了系主任的心。隨后,羅三培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潛心研究育種技術。
 
  追夢依靠科技積累資金,
 
  再投入科研,探索帶動農民致富的民營科研之路
 
  探索之路,既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又需要在關鍵時刻能邁開大步。
 
  大學畢業后,羅三培婉拒了校長和系主任的盛情留校邀請,毅然選擇回到家鄉。1995年,在綿陽農校教書的羅三培辭掉“鐵飯碗”,靠著東挪西湊的1萬元資金,創辦了民營農業科研所――綿陽新宇生物科學研究所。
 
  在涪城區吳家鎮,羅三培租了100畝荒山,開始了新的探索。針對丘陵地區土地貧瘠、容易干旱的特點,羅三培帶領員工修建蓄水池、攔山堰、挖溝填土,用兩年時間打造了丘陵地區改造模式,將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高產穩產“三保地”。
 
  與此同時,羅三培將自己培育的四川省首個省定推廣的高產優質雜交油菜良種“涪優一號”進行高產栽培研究,實收產量達509斤,引種全國九個油菜主產省區市,產量、含油量均居各省市第一名。
 
  除了癡迷于雜交油菜研發,羅三培還孜孜不倦地研究開發名特優水果、蔬菜。1997年,他在游仙區石馬鎮開始培育黑紅薯、黑小麥、黑芝麻、黑米、黑花生等“黑五類”。1998年,他育成了“綿新2號富硒黑皮花生”,并獲得農業部專利授權,國家科技部立項支持,10余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約100萬畝,為農民增收5億元。2013年,因在農業科技研發上的杰出成就,羅三培獲游仙區首屆“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