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7日,安徽省科技廳組織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委、安徽省農科院等單位小麥專家,對安徽省主持的“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課題太和、渦陽兩縣項目區百畝超高產攻關田進行了田間測產。經選取3畝以上代表性田塊實打驗收,現場稱重,除去雜質,按國家糧食入庫安全含水量13%計算實際畝產,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徐淙祥戶百畝超高產攻關田畝產為760.9公斤,渦陽縣楚店鎮后水坡村張子富戶百畝超高產攻關田畝產為771.8公斤。該產量雙雙刷新了2011年由徐淙祥創造的畝產741.7公斤的本省小麥高產紀錄,再次展示了全省淮北地區的小麥生產的巨大增產潛力。
“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是2004年由科技部、農業部、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聯合組織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二五”以來,安徽省科技廳組織農科教多部門多專業科技科技人員聯合攻關,涉農企業與農業合作社廣泛參與,突破了稻麥超高產模式、農機農藝融合、隱性災害防控、秸稈周年還田、肥水高效利用、新型肥料應用等一批關鍵技術,已示范推廣稻麥技術規程14套,每年建設技術示范區1600多萬畝,有力促進了水稻、小麥兩大作物豐產技術創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轉化。安徽省糧豐工程示范區小麥高產紀錄的再次多點突破,表明安徽省糧豐工程小麥超高產技術日臻完善,對安徽省小麥持續增產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