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性腹瀉發生的主要特點:
1、多發生在寒冷潮濕的季節或區域。南方區域,沿海區域發病嚴重,而且多規模化豬場傷害更大,豬場規模越大,發生此病造成的損失越大。本人在湖南某豬場(存欄母豬1300多頭)了解,從2011年1月份開始發生此病,到5月份方平息疫病,在此期間共死亡仔豬5500多頭。類似如此損失的規模化養豬場數不勝數。
2、散養戶,小規模豬場發生少。散養戶和小規模豬場就算發生了此病控制速度快。規模化豬場發生此病多表現在哺乳仔豬,尤其是剛出生的仔豬,病豬在出生2-3天后先有嘔吐癥狀、然后水樣腹瀉、迅速消瘦脫水死亡。任何藥物處理都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發病急、病程短,常在1-3天出現死亡,有的甚至在發現后不到兩個小時就死亡。腹瀉多發生在產房仔豬,其他豬只較少發生,并且連續多批次發生,可達半年之久。發病仔豬出生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發病率為50%-100%、病死率80%-100%。
二、當前的病毒性腹瀉與以往病毒性腹瀉的明顯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病群體不同。以往發生全群均有發病,母豬商品豬均發生嚴重發泄,相同的是仔豬也會有上吐下瀉,出現大量死亡的臨床癥狀。目前發生的多為產房仔豬,其他豬群發生嚴重腹瀉的少;
第二、病原方面不同。以往發生的病毒性腹瀉多為單一病原,如流行性腹瀉或傳染性胃腸炎或輪狀病毒病。現在發生的病原較為復雜,有的如以前單一發生一種病毒性腹瀉,有的是同時發生幾種病毒性腹瀉。如據哈爾濱獸研所馮力研究員針對我國11個省市、28家豬場的148份豬腹瀉樣品進行病毒檢測分析,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先將結果公布如下:
11省市28家豬場的糞便或小腸內容物樣品檢測結果(n=148)
分離的病毒 陽性率(%)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 39.2(58/148)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 25.9(38/148)
PEDV+TGEV 10.8(16/148)
豬輪狀病毒(PoRV) 55.4(82/148)
馮力研究員認為,目前造成冬季仔豬腹瀉的病原仍然與PEDV、TGEV和PoRV有關,并且仔豬腹瀉病的主要病原仍為PEDV,其次為TGEV。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何啟蓋,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余興龍,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黃毓茂等權威傳染病專家大量的實驗室病原分析結果一致。
第三,發病控制時間不同。以往發生疫病控制時間短,大部分在一個月內就能把疫病很好的控制。面前發生的此疫病,持續時間長,大多數規模化豬場一發生此疫病,持續時間多常達4個月以上,有的甚至全年不間斷,造成的損失巨大。有業內人生稱之為面前養豬業的第一殺手。
為了幫助廣大養殖者做好對該病的防控,本人通過對多年的臨床經驗和一些權威專家的建議下,總結了一套防治方案,希望能對大家做好該病的防控提供幫助。
三、病毒性腹瀉的預防方案:
1、母豬階段
①母豬產前一個月
母豬產前一個月注射公司產品信必妥10毫升/頭,一次。同時注射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2毫升/頭。
②母豬產前、產后7天
母豬產前7天在飼料中添加公司產品混感剎1kg+豬健素。1kg拌料500kg。
③堅持“全進全出”的做法。母豬從懷孕舍轉入產房前,產房必須空舍消毒好7天以上;懷孕母豬轉入產房時,要先對懷孕母豬沐浴消毒好,方可轉入。
④產房干燥、控溫。保持產房干燥和做好保溫工作,產床底部和走廊最好鋪上生石灰。
⑤做好消毒工作。母豬分娩前,用消毒劑進行全身消毒,尤其是臀部和腹部。
2、仔豬階段
①仔豬出生前先把保溫箱溫度調節到32度。仔豬吃初乳前,把母豬每一奶頭的第一滴奶擠掉。
②仔豬出生后在吃初乳前灌服“肽菲樂”2毫升/頭,連用兩天。
四、仔豬病毒性腹瀉的治療方案:
臨床癥狀:主要為嘔吐,水樣腹瀉。
發病誘因:寒冷,產房濕度大,衛生條件差,使用工具交錯污染。
所以本人認為對此病的治療一定要綜合以上因素,制定完整的治療方案方能在治療上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本人在一些發病豬場使用的方案如下:
第一、加強保溫。不僅是仔豬保溫箱的溫度保持在30-33度,產房溫度也要提高到20度以上。
第二、保持豬場干燥。規模化豬場產房多為高床飼養,在地面、走廊鋪撒生石灰,禁止用水沖洗豬欄。仔豬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時拖干凈。
第三、抗病毒。用信必妥+珠康雙博+福萊欣肌肉注射發病豬只,注意有一頭豬發病即可全窩仔豬同時治療。
第四、防止脫水酸中毒。飲水或灌服口服補液鹽,嚴重病仔豬還可采取腹腔肌注補液,防止脫水酸中毒。
第五、吸附毒素,防治胃腸黏膜脫落。每頭仔豬灌服真抗蛋黃粉5g和毒疫康1g,一天兩次,有效吸附腸道毒素,防治胃腸黏膜的脫落。
第六、胃腸調理。豬群穩定后,飼料中添加普力健調理胃腸功能。通過多家養殖戶臨床驗證,可盡快恢復生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