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香菇菌棒燒菌爛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日期:2015-10-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2    
    2003年6月底至8月上旬,浙江省麗水市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40d以上高溫少雨天氣,氣溫超過40℃以上的達 14d,其中麗水市區達43.2℃,突破歷史極值,居全國首位。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對香菇生產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香菇菌棒菌絲因受高溫危害,出現流黑水、腐爛散筒等現象。全市3.5億袋花菇菌棒,因高溫燒菌引起腐爛的達1.5億袋,占花菇總數的43%,其余2億多袋菌棒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全市有4萬多戶菇農的菌棒全部腐爛,血本無歸。 

    面對這始料不及的自然災害,麗水市農業局及時組織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調查指導,開展生產自救。從各縣(市)重災區調查情況來看,這次香菇爛棒,受持續高溫天氣的影響是主要原因。但從爛棒的程度和分布情況分析,與所選用品種、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菌棒堆放方式、環境條件等都有很大關系,并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少人為因素也是加劇燒菌爛棒的關鍵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為此,特總結分析歸納如下,指導今后的生產。 

    1 香菇菌棒燒菌爛棒的原因分析 

    1.1罕見的持續高溫天氣的影響,是造成香菇菌棒燒菌腐爛的主要原因 因香菇菌絲對高溫十分敏感,35℃以上停止生長,其極限溫度為38℃。超過極限溫度4h以上菌絲就會死亡。而當時氣溫超過40℃以上的達14d,如菌棒越夏場地通風不好,必定引起菌絲死亡,造成爛棒。 

    1.2品種選擇較為單一,并且違背品種自然分布要求的海拔高度,是加速爛棒的間接原因 如135品種,為偏低溫長菌齡品種,抗逆性差而不耐高溫,一般要求在海拔300m以上才能安全越夏。而景寧縣從海拔100~1000m的地區幾乎都采用135品種為主,且栽培方式均以春栽的花菇為主。蓮都區菇農在海拔100m以上地區,也選擇135為當家品種,沒有因地制宜選擇栽培品種和栽培模式,結果是全軍覆沒。而在松陽縣同樣的海拔,采用9015、939較耐高溫的品種,爛棒率就大大降低,僅為40%。 

    1.3 菇農對菌棒安全越夏意識不強,加劇了菌棒燒菌的程度高海拔地區菇農往年都將菌棒堆放在樓頂、二樓或懸掛在梁下、屋檐下越夏,結果在該年的高溫季節,樓上是最熱的,幾乎全部燒菌,而放在地面的較好。低海拔的村,也只有近地面幾層菌棒幸存。有的菇農雖然也知樓頂溫度高,但他們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總會下雨降溫的,結果失去了搶救的大好時機。堆放在樓上或單層、通風不暢的磚混房里的菌棒爛棒非常嚴重,其主要原因是菇農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超出了發菌場地所能承受的容量,導致排放過密,通風差所致。另外,也有不少菇農是對高溫的估計不足,忽視散堆通風降溫的重要性,以至沒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實行靈活的管理措施,造成更大的無可挽救的損失。 

    1.4 從技術角度分析,以下幾種情況也加劇了燒菌的發生①菌棒生產制作季節偏遲,發菌轉色程度差的燒菌嚴重。②有的菇農為追求頭潮開袋菇產量,生產菌棒時特意使菌棒含水量偏高,造成菌絲活力下降,使高溫燒菌更為嚴重。③在高溫季節有些菇農還在刺孔通氣,翻堆搬運菌棒,勢必造成發菌場地溫度的增高而加劇燒菌。④不少菇農雖將菌棒放置室外棚內越夏,并在棚上蓋了遮陽網和不少遮陽物,但卻沒有除去覆蓋在棚上的塑料薄膜(說是為了防雨)。結果,使熱空氣不能向棚外散熱、流通,造成棚內悶熱燒菌。盡管有人不停地在棚上噴水降溫,結果仍是徒勞一場。 

    2 香菇菌棒燒菌爛棒的預防 

    雖然自然災害是不可抗拒的,損失和教訓也是慘重的,但只要從思想認識上充分提高防范意識,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做好高溫期間香菇菌棒越夏管理工作,是可以減少可能遭受的損失。 

    2.1 科學合理安排生產 要嚴格按照香菇技術規程操作,以不違背香菇生物學特性來因地制宜安排生產。在生產季節、品種選擇以及含水量環節上尤其要注意。合理調整香菇的種植結構,改變傳統的觀念,向科技要效益。 

    2.2 提倡花菇室外蔭棚發菌越夏 室外蔭棚由于通風好、降溫快,可有效減少燒菌情況發生,是一種較好的越夏方式。蔭棚頂及四周要遮光,外覆遮陽網或反光膜等覆蓋物,但棚頂不能覆蓋塑料薄膜,以免造成棚內悶熱燒菌。四周可搭架種植南瓜、絲瓜等爬藤作物,提高遮陽效果。蔭棚要加厚搭高,棚距遮陽網要高出1m以上(棚頂分兩層,上層為雜草等遮陽層,下層為遮陽網)。四周可選用竹枝、樹枝等有利通風的材料圍成,提高通風效果。如遇連續高溫天氣,可在大棚內四周及棚內人行道兩邊挖掘相通的地溝,引入“跑馬水”降溫。對于老菇棚,在進棚前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掃與殺蟲滅菌工作。 

    2.3 加強室內越夏菌棒的管理 室內越夏的,宜在通風良好、夏季涼爽的底層房間發菌,菌棒排放要留通風道。要增加培養房間四周的遮陽設施,如搭涼棚、掛遮陽網等。在高溫采臨時,要注意散堆,要輕拿輕放,避免振動菌棒,并且應安排在早晚低溫時段進行。散堆的要求是,由原來的四橫四直堆放,改為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堆高3~5層。近中午可關閉門窗,傍晚通風換氣散熱。總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進行通風降溫。 

    高溫期間,禁止對菌棒采取刺孔通氣、翻堆等措施,防止菌絲呼吸作用增強而提高堆溫。刺孔通氣應選擇高溫前天氣涼爽時進行,并且在同一房間內要分批進行。刺孔后溫度上升較快,2~3d內都應加強通風散熱,防止菌棒因高溫而悶菌死亡。 

    2.4 做好污染菌棒的處理工作 對于前期局部爛棒,可通過挖除腐爛菌塊至健康菌絲處,再涂以生石灰溶液或濃度稍高的殺菌劑的方法來處理,防止和控制病菌的進一步擴展危害。對于已全面悶菌燒菌的菌筒,可破袋曬料,以重新利用。可以生產雞腿菇、姬松茸、杏鮑菇等。平原地區在9月底前還可再生產香菇菌棒,但品種宜選擇短菌齡品種,如L66、L33等。利用污染料時要用生石灰水調整pH值,并且要延長滅菌時間。最好是增加新料,有利于發菌。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