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稻田蝦蟹養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日期:2015-10-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3    
    1、 暫養問題:剛進的幼蟹在新的環境中為適應稻田復合生態環境的需要,會在稻田或溝系中到處亂爬,對剛活稞的秧苗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因此,必須在田間工程設計時,進水口處開挖深1.2米(坡度1:2.5)左右的暫養池,占稻田面積的8%-10%,既保證幼蟹對環境的適應,又便于強化培育(特別是當年早繁大眼幼體培育與幼蝦培育),提高上市規格與成活率。同時在秧苗活棵后放入稻田,減少秧苗被幼蟹糟蹋浮出水面或倒狀。  

    2、 種草問題:俗話說“蟹大小,看水草”。為摸擬蝦蟹天然生態環境,必須在稻田消毒后,及時在環溝、田間溝移栽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等(暫養池因季節早水溫低可放水花生),為蝦蟹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既有利于蝦蟹蛻殼棲息,又便于炎夏遮光納涼,以及防止水質過肥(稻田養殖水位淺,炎夏水溫高,稻田施追肥后肥水快,水質濃),同時起隱蔽作用(本地增放茶樹把作蝦蟹巢,效果很好,青蝦平時便于用抄網在蝦巢下抄取,輪捕上市),減少敵害功擊,包括同類攻擊以及蟹對蝦的攻擊,還滿足了蝦蟹攝食水草嫩葉根須的需要。隨著河蟹攝食量的增加,稻田及溝系水草將逐漸減少,需人工增放浮萍、外河水草等植物性餌料,保證稻田水中生植物豐富,減少蟹對秧苗的危害。稻田蝦蟹養殖溝系水草覆蓋面30%左右,不超過50%,過多會影響蝦產量(光照差,浮游生物少,水質過清,青苔及附著性藻類大量繁殖)。  

    3、 施肥問題:稻田基肥要足,應以腐熟有機肥(餅肥200kg-300kg)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長效的目的,以避免追肥過多水質難以控制,造成水體缺氧。追肥應做到“少量多次”。對蝦蟹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禁用,一般追肥每月一次,尿素5千克/畝,復合肥10千克/畝,對蝦蟹無不良影響。施肥應避開河蟹大量蛻殼期。  

    4、施藥問題:秧苗選擇耐肥力強、不易倒伏、產量高,特別是病蟲害少的品種,如95系列、汕優63號、南優6號、六優1號、武育粳2號、武育粳3號以及鹽梗187號。蝦蟹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為了盡量少用或不用,應在秧田前施1次-2次高效送嫁藥。插秧后如需使用,應選高效低毒的農藥,并要求噴藥于水稻葉面,盡量不噴入水中,最好分區用藥。防治水稻螟蟲,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虱,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稻條斑病、稻瘟病,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畝用增效井崗霉素250毫升加水噴霧。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干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厘米,噴藥后及時換水。施藥應避開河蟹大量蛻殼期。  

    5、擱田問題:曬田宜輕烤,不完全脫水,水位降低至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發現蝦蟹異常即注水,最好在蝦蟹進入稻田前先烤一次田。  

    6、水質調節問題:稻田水位較淺,尤其炎夏應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發現水位過淺或水質過肥(施肥后)要及時注換水。稻田加水一般在上午10時-11時,外河水溫與稻田水溫接近時進行;邊排邊灌,做到進排不急,溫差不大,水位相對穩定。6月底每周換水1/5-1/4,7月-8月每周換水3次-4次,最好每天一次(或微流水),換水量1/3;9月后每5天-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4-1/3。高溫季節透明度40厘米,一般掌握在25厘米-30厘米。暫養池、環溝定期用生石灰潑灑,15天-20天一次,每畝5千克-10千克。  

    7、敵害問題:稻田蝦蟹養殖敵害較多(如蛙、蟾蜍、水蛇、泥鰍、黃鱔、水鼠等),除徹底清塘,進排水用40目-48目雙層篩絹過濾外,平常清除田內敵害生物很重要。一般性敵害可用常規方法捕捉,也可施茶子餅10*10-6濃度消除。如水鼠危害較大,可采用鼠藥、鼠蘢、鼠夾等多種方法進行防治。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