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鯽是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高新技術培育出的新型三倍體鯽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其蛋白質含量比其它普通鯽魚高10%以上。該魚屬廣溫性底棲吃食魚類,具有食性廣、體型好、生長快、抗病力強、耐低溫和低溶氧、起捕率高、自身不育等特點,是淡水養殖的優良品種。在目前魚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養殖超大規格的湘云鯽將獨具優勢,其價格看好,銷路廣,經濟效益高。現根據沅江市多年生產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將湘云鯽集約化養殖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苗種培育
1.1池塘條件
魚苗池面積以1 000~1 500m2,水深1.0~1.2m,長方形為好;魚種池面積以2 000~3 335m2,水深1.5~2.0m為宜。要求池底平坦,池埂堅固不漏水,進排水條件良好,且進排水口安裝過慮防逃網。以四周有水泥板或紅磚護坡的苗種培育池最佳。
1.2夏花培育
1.2.1清塘培水魚苗下池前30天排干池水,清除池塘內雜草和於泥,讓池底充分曝曬。放苗前10~15天,保持池水深6~10cm,用生石灰100kg/畝消毒。放養前5~7天,注水深60~70cm,施發酵過的牛、豬糞200~300kg/畝,培養浮游生物,為魚苗提供適口餌料。
1.2.2魚苗放養選擇晴天投放,放苗時將裝水花的氧氣袋放入池水中浸泡20~30分鐘,待袋內外水溫基本一致時方可放苗。湘云鯽性情溫和,不宜與其它品種的鯽魚混養,且宜稀不宜密,水花放養量一般為8~10萬尾/畝。
1.2.3飼養管理
魚苗下塘后需補喂黃豆漿,每天上午8時和下午2時各喂1次,每次10萬尾魚苗用0.5~1.0kg黃豆浸泡后磨成漿全池潑灑。飼養12~15天后適量補充麥、餅類等粉末飼料,每天每畝投喂3~5kg,分3~4次投喂,以滿足其食性轉化的需要。培育期間要經常向池塘加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質,水體透明度掌握在25~30cm。一般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5~10cm,并逐漸將池塘水位提高到1.0~1.2m。堅持早晚巡塘,觀察魚類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撈出池中污物,保持池塘清潔衛生。從魚苗飼養至夏花,成活率一般可達80%以上。
1.3春片培育
湘云鯽除夏花直接養成商品魚外,還可由夏花培育成春片,再由春片飼養成商品成魚。春片主要培育方式如下:
1.3.1單養池塘清塘培水,可參照夏花培育方法。單養池塘,每畝可放養湘云鯽夏花6 000~8 000尾、搭配鰱鳙魚夏花200~300尾和草、鳊魚夏花50尾。堅持“四定”投餌,投喂粗蛋白質含量30%的顆粒飼料。魚種下塘初期,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7~8月份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5%左右;9月份以后日投喂量為1%~3%。飼養期要加強水質管理,魚種下塘初期池水深保持0.8~1.0m;6月底加深至1.5~2.0m;7~9月注意經常加注新水,每次注水深10~20m。一般每畝可產規格50~100g/尾的湘云鯽魚種400kg以上,其它魚種100kg左右。
1.3.2混養一般的家魚種培育池,只要不投放其它鯽魚,均可混養湘云鯽。每畝投放湘云鯽夏花500~1 000尾,可凈增產量50~100kg,出池規格100g/尾以上,成活率90%左右。
1.3.3網箱培育網箱應設置于較大水面,能避風浪,水質清新無污染,有微流水效果更好。網目大小與魚種規格配套,以中小型網箱為宜,面積多為8~15m2,箱底距水底1m以上。每平方米網箱投放湘云鯽夏花400~600尾,每天定時、多次、少量投餌,堅持勤查箱洗箱,做好防逃防害防病等工作。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魚種30~40kg,成活率90%以上。
2成魚養殖
2.1池塘養殖
2.1.1池塘要求池塘面積10畝以下,池底平坦,淤泥厚10cm左右,水深2m,水源充足,水質清潔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安裝增氧機。放養前10~15天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00kg/畝消毒;5~7天后注水深0.8~1.0m,施發酵過的豬、牛糞等有機肥300kg和過磷酸鈣10kg/畝,培肥水質,為魚種提供豐富的浮游生物等適口餌料。
2.1.2魚種放養放養方式分兩種:當年苗直接養成商品魚,4月份購入湘云鯽早繁苗,經1個月左右飼養,5月下旬篩選規格為200尾/kg的大魚種,再經半個月強化培育后放入成魚塘中,每畝投放1 500~2 000尾,7月份放鰱鳙夏花魚種200尾;春片魚種養成商品魚,在冬季或翌年春,每畝放尾重50~100g的湘云鯽魚種1 200~1 500尾,另搭配10%的鰱鳙魚種。魚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放養時用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
2.1.3飼料投喂主要投喂配合顆料飼料,粒徑為2~4mm。魚種入池2天后開始馴化投喂,先制造響聲,使魚產生條件反射,再將飼料呈扇型潑撒,投餌面積掌握在1m2左右,且速度要慢,每天投喂3~4次,每次30~40分鐘,一般經1周左右馴化,魚基本可形成上浮集中搶食習慣。進入正常投飼后,按照“四定”和“四看”方法投喂,并合理調整投喂量。一般在天氣正常,水溫10~20℃時,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3.5%~6.0%,每次投喂讓魚吃到“八成飽”為宜。
2.1.4日常管理定期加注新水,飼養前期每10~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0~15cm;高溫期每5~7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5~20cm,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cm。合理使用增氧機,7~9月每天開機2~3次,每次30~40分鐘,悶熱天適當增加。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魚攝食、活動和水質變化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魚病防治工作。預防寄生蟲病,可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藥液,每次用量為0.2~0.4g/m3;預防細菌性病,可每月用強氯精0.2~0.3g/m3、生石灰15~20g/m3交替化水全池潑灑1次,同時每半月在飼料中添加1‰大蒜素或2‰土霉素連喂3~6天。池塘主養湘云鯽,一般每畝產量可達700~1 000kg,規格500g/尾以上。
2.2網箱養殖
2.2.1網箱結構網箱面積以15~25m2為宜,箱高2.5m,網目3cm。箱底鋪設100目左右的膠絲布,其面積占箱底的1/4~1/3,以防飼料漏出箱體。網箱提前15天浸泡于水中,以免網線粗糙擦傷魚體。
2.2.2設置場地設置網箱的水域,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面開闊或有微流水,水深不低于4m,晝夜水位變化不大,水體透明度較高,溶氧4mg/L以上。
2.2.3放養魚種在2月底前投放完畢,要求體質健壯,大小勻稱,規格以75~100g/尾為宜,放養密度150~200尾/m2。魚種放養時用3%~5%食鹽水浸洗消毒。
2.2.4投餌每天投喂3~6次,水溫達到10℃時第1、2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0.5%~1.0%,第3、4天為1.0%~1.5%,第5、6天為1.5%~2.0%,日投喂3~4次,每次30分鐘左右;自第7天起,如魚群已養成上浮集中爭食的習慣,則可進行正常的投喂。以后隨著水溫升高,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投餌,一般每天投喂4~6次,視魚的攝食、天氣和水溫變化等情況合理調整投喂量,防止魚吃不飽或浪費飼料。
2.2.5管理采用掛簍方法預防魚病,箱內按4~6m2掛簍1只,每簍放漂白粉100g。經常查箱洗箱,每天傍晚和次日早晨認真檢查,以免水老鼠咬破網衣或人為偷盜造成逃逸事故,遇到暴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時,要在發生前、后及時檢查網箱及相關的附屬設施。定期拉網檢查魚群,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發現魚病及時治療,掌握魚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餌率。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湘云鯽70~100kg,體重400~600g。
2.3稻田養殖
2.3.1稻田要求要求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暢通,無旱無澇,田埂牢固。養魚稻田,一般宜連片開發,以便統一管理水源、施肥和撒藥等。
2.3.2田間設施培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cm,面寬1m,并夯實,防止滲漏。沿田四周開挖圍溝為魚溜,根據田塊大小在田中挖“十”字或“井”字溝,溝寬40cm、深30cm,溝與溝相連,魚溜與溝相通,面積大小和數量依據田的大小和形狀而定,主要是方便魚的集中而進行稻田施藥、曬田和投喂飼料。魚溜深度以稻田的水全部放干至田面時魚溜內仍有0.5m左右水深為準,魚溝和魚溜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建好攔魚設施,進、排水口安裝用鐵絲或竹片制成的攔柵,以防逃魚。進行嚴格消毒,放魚前7~10天,用生石灰60kg/畝化水全田潑灑。
2.3.3魚種放養稻田養魚生長季節相對較短,為使商品魚達到較大規格,要掌握合理的放養密度。一般規格3~4cm的夏花魚種放養量為200~300尾/畝,在插秧后7~10天投放;體重100g左右的春片魚種放養量為100~150尾/畝,在插秧后10~15天投放,以免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
2.3.4飼養管理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掌握和調整投餌量,在水溫高于10℃時視情況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分1~2次投喂,養殖前期可投喂糠餅、菜餅、麥麩等,中后期投喂配合顆粒飼料。適時注換新水,調節水質,高溫季節每7~10天換水1次,每月每畝用生石灰10~20kg化水潑灑1次,保證水質達到肥、活、嫩、爽。合理施肥用藥,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選用高效低毒農藥,施肥用藥前須先將稻田灌足新水再降低水位,使魚進入溝、溜,藥水盡量噴霧在禾苗葉片上,減少藥物入水量,避免魚類中毒。堅持巡田,檢查進排水口攔柵等設施,防止逃魚,特別是在暴雨、山洪等季節要及時挖溝泄洪,防止沖毀田埂。稻田養殖,一般每畝可產水稻500kg左右,湘云鯽30~60kg。
1苗種培育
1.1池塘條件
魚苗池面積以1 000~1 500m2,水深1.0~1.2m,長方形為好;魚種池面積以2 000~3 335m2,水深1.5~2.0m為宜。要求池底平坦,池埂堅固不漏水,進排水條件良好,且進排水口安裝過慮防逃網。以四周有水泥板或紅磚護坡的苗種培育池最佳。
1.2夏花培育
1.2.1清塘培水魚苗下池前30天排干池水,清除池塘內雜草和於泥,讓池底充分曝曬。放苗前10~15天,保持池水深6~10cm,用生石灰100kg/畝消毒。放養前5~7天,注水深60~70cm,施發酵過的牛、豬糞200~300kg/畝,培養浮游生物,為魚苗提供適口餌料。
1.2.2魚苗放養選擇晴天投放,放苗時將裝水花的氧氣袋放入池水中浸泡20~30分鐘,待袋內外水溫基本一致時方可放苗。湘云鯽性情溫和,不宜與其它品種的鯽魚混養,且宜稀不宜密,水花放養量一般為8~10萬尾/畝。
1.2.3飼養管理
魚苗下塘后需補喂黃豆漿,每天上午8時和下午2時各喂1次,每次10萬尾魚苗用0.5~1.0kg黃豆浸泡后磨成漿全池潑灑。飼養12~15天后適量補充麥、餅類等粉末飼料,每天每畝投喂3~5kg,分3~4次投喂,以滿足其食性轉化的需要。培育期間要經常向池塘加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質,水體透明度掌握在25~30cm。一般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5~10cm,并逐漸將池塘水位提高到1.0~1.2m。堅持早晚巡塘,觀察魚類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撈出池中污物,保持池塘清潔衛生。從魚苗飼養至夏花,成活率一般可達80%以上。
1.3春片培育
湘云鯽除夏花直接養成商品魚外,還可由夏花培育成春片,再由春片飼養成商品成魚。春片主要培育方式如下:
1.3.1單養池塘清塘培水,可參照夏花培育方法。單養池塘,每畝可放養湘云鯽夏花6 000~8 000尾、搭配鰱鳙魚夏花200~300尾和草、鳊魚夏花50尾。堅持“四定”投餌,投喂粗蛋白質含量30%的顆粒飼料。魚種下塘初期,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7~8月份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5%左右;9月份以后日投喂量為1%~3%。飼養期要加強水質管理,魚種下塘初期池水深保持0.8~1.0m;6月底加深至1.5~2.0m;7~9月注意經常加注新水,每次注水深10~20m。一般每畝可產規格50~100g/尾的湘云鯽魚種400kg以上,其它魚種100kg左右。
1.3.2混養一般的家魚種培育池,只要不投放其它鯽魚,均可混養湘云鯽。每畝投放湘云鯽夏花500~1 000尾,可凈增產量50~100kg,出池規格100g/尾以上,成活率90%左右。
1.3.3網箱培育網箱應設置于較大水面,能避風浪,水質清新無污染,有微流水效果更好。網目大小與魚種規格配套,以中小型網箱為宜,面積多為8~15m2,箱底距水底1m以上。每平方米網箱投放湘云鯽夏花400~600尾,每天定時、多次、少量投餌,堅持勤查箱洗箱,做好防逃防害防病等工作。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魚種30~40kg,成活率90%以上。
2成魚養殖
2.1池塘養殖
2.1.1池塘要求池塘面積10畝以下,池底平坦,淤泥厚10cm左右,水深2m,水源充足,水質清潔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安裝增氧機。放養前10~15天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00kg/畝消毒;5~7天后注水深0.8~1.0m,施發酵過的豬、牛糞等有機肥300kg和過磷酸鈣10kg/畝,培肥水質,為魚種提供豐富的浮游生物等適口餌料。
2.1.2魚種放養放養方式分兩種:當年苗直接養成商品魚,4月份購入湘云鯽早繁苗,經1個月左右飼養,5月下旬篩選規格為200尾/kg的大魚種,再經半個月強化培育后放入成魚塘中,每畝投放1 500~2 000尾,7月份放鰱鳙夏花魚種200尾;春片魚種養成商品魚,在冬季或翌年春,每畝放尾重50~100g的湘云鯽魚種1 200~1 500尾,另搭配10%的鰱鳙魚種。魚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放養時用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
2.1.3飼料投喂主要投喂配合顆料飼料,粒徑為2~4mm。魚種入池2天后開始馴化投喂,先制造響聲,使魚產生條件反射,再將飼料呈扇型潑撒,投餌面積掌握在1m2左右,且速度要慢,每天投喂3~4次,每次30~40分鐘,一般經1周左右馴化,魚基本可形成上浮集中搶食習慣。進入正常投飼后,按照“四定”和“四看”方法投喂,并合理調整投喂量。一般在天氣正常,水溫10~20℃時,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3.5%~6.0%,每次投喂讓魚吃到“八成飽”為宜。
2.1.4日常管理定期加注新水,飼養前期每10~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0~15cm;高溫期每5~7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5~20cm,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cm。合理使用增氧機,7~9月每天開機2~3次,每次30~40分鐘,悶熱天適當增加。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魚攝食、活動和水質變化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魚病防治工作。預防寄生蟲病,可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藥液,每次用量為0.2~0.4g/m3;預防細菌性病,可每月用強氯精0.2~0.3g/m3、生石灰15~20g/m3交替化水全池潑灑1次,同時每半月在飼料中添加1‰大蒜素或2‰土霉素連喂3~6天。池塘主養湘云鯽,一般每畝產量可達700~1 000kg,規格500g/尾以上。
2.2網箱養殖
2.2.1網箱結構網箱面積以15~25m2為宜,箱高2.5m,網目3cm。箱底鋪設100目左右的膠絲布,其面積占箱底的1/4~1/3,以防飼料漏出箱體。網箱提前15天浸泡于水中,以免網線粗糙擦傷魚體。
2.2.2設置場地設置網箱的水域,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面開闊或有微流水,水深不低于4m,晝夜水位變化不大,水體透明度較高,溶氧4mg/L以上。
2.2.3放養魚種在2月底前投放完畢,要求體質健壯,大小勻稱,規格以75~100g/尾為宜,放養密度150~200尾/m2。魚種放養時用3%~5%食鹽水浸洗消毒。
2.2.4投餌每天投喂3~6次,水溫達到10℃時第1、2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0.5%~1.0%,第3、4天為1.0%~1.5%,第5、6天為1.5%~2.0%,日投喂3~4次,每次30分鐘左右;自第7天起,如魚群已養成上浮集中爭食的習慣,則可進行正常的投喂。以后隨著水溫升高,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投餌,一般每天投喂4~6次,視魚的攝食、天氣和水溫變化等情況合理調整投喂量,防止魚吃不飽或浪費飼料。
2.2.5管理采用掛簍方法預防魚病,箱內按4~6m2掛簍1只,每簍放漂白粉100g。經常查箱洗箱,每天傍晚和次日早晨認真檢查,以免水老鼠咬破網衣或人為偷盜造成逃逸事故,遇到暴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時,要在發生前、后及時檢查網箱及相關的附屬設施。定期拉網檢查魚群,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發現魚病及時治療,掌握魚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餌率。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湘云鯽70~100kg,體重400~600g。
2.3稻田養殖
2.3.1稻田要求要求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暢通,無旱無澇,田埂牢固。養魚稻田,一般宜連片開發,以便統一管理水源、施肥和撒藥等。
2.3.2田間設施培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cm,面寬1m,并夯實,防止滲漏。沿田四周開挖圍溝為魚溜,根據田塊大小在田中挖“十”字或“井”字溝,溝寬40cm、深30cm,溝與溝相連,魚溜與溝相通,面積大小和數量依據田的大小和形狀而定,主要是方便魚的集中而進行稻田施藥、曬田和投喂飼料。魚溜深度以稻田的水全部放干至田面時魚溜內仍有0.5m左右水深為準,魚溝和魚溜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建好攔魚設施,進、排水口安裝用鐵絲或竹片制成的攔柵,以防逃魚。進行嚴格消毒,放魚前7~10天,用生石灰60kg/畝化水全田潑灑。
2.3.3魚種放養稻田養魚生長季節相對較短,為使商品魚達到較大規格,要掌握合理的放養密度。一般規格3~4cm的夏花魚種放養量為200~300尾/畝,在插秧后7~10天投放;體重100g左右的春片魚種放養量為100~150尾/畝,在插秧后10~15天投放,以免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
2.3.4飼養管理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掌握和調整投餌量,在水溫高于10℃時視情況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分1~2次投喂,養殖前期可投喂糠餅、菜餅、麥麩等,中后期投喂配合顆粒飼料。適時注換新水,調節水質,高溫季節每7~10天換水1次,每月每畝用生石灰10~20kg化水潑灑1次,保證水質達到肥、活、嫩、爽。合理施肥用藥,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選用高效低毒農藥,施肥用藥前須先將稻田灌足新水再降低水位,使魚進入溝、溜,藥水盡量噴霧在禾苗葉片上,減少藥物入水量,避免魚類中毒。堅持巡田,檢查進排水口攔柵等設施,防止逃魚,特別是在暴雨、山洪等季節要及時挖溝泄洪,防止沖毀田埂。稻田養殖,一般每畝可產水稻500kg左右,湘云鯽30~6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