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庭院生態養泥鰍

   日期:2015-09-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1    
    泥鰍系淡水域溫水性小雜魚。生存水溫為15~30℃,最佳水溫為24~27℃。在農家庭院建池養殖泥鰍,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操作簡便的致富門路。 

    1 建泥鰍池 

    在房前屋后的庭院周圍,選擇水質良好、灌排方便、避風向陽的地方建泥鰍池。池的面積大小均可,以50~150平方米為宜,池深1m以上。池底和四壁用石頭、磚塊或水泥板鋪砌,并用泥沙漿抹光。下游距池30cm處開排水口并安裝防逃設備,以防泥鰍逃逸。 

    2 投放準備 

    池底鋪一層厚20~30cm富含腐殖質的菜園土或其他肥土,按魚池常規消毒方法消毒殺菌,1周后注水20~30cm,然后按每平方米水面500g的比例投施畜禽糞肥,再加水至60~80cm深,5~7天后待水色變成黃綠色,透明度為20cm左右時投施鰍種。 

    3 鰍種投放 

    下池的鰍種(或鰍苗)要體質健壯、無傷無病、游動活潑、大小均勻,規格不一致的應篩選后分池養殖。泥鰍種苗下池前先用3%的食鹽水浸浴消毒10~15分鐘,以免染病。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500g為宜。投種要一次投足,避免分批下池造成相互咬斗殘殺。 

    4 飼料投喂 

    泥鰍系雜食性魚類,動物性飼料與植物性飼料的比例以7∶3為宜。生態養殖以投喂蠅蛆、蚯蚓、螺蚌、小甲蟲類、水生昆蟲、動物內臟、畜禽血液、血粉等高蛋白和脂肪的優質飼料,適量搭配菜葉、米糠、豆渣和玉米粉等飼料。實行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投喂制度,每日投喂2~3次。投餌過多采食不完時應及時清除,以免污染水質。當水溫低于15℃或高于30℃時泥鰍停止攝食,時應停止投喂。 

    5 水肥管理 

    在泥鰍的攝食生長期,每隔7天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潑灑人畜糞肥100g左右,保持水體透明度20cm,若透明度小應延緩施肥時間,反之則應提前。要注意及時換水,一般情況下每隔7~10天排放一次舊水,同時補充新水,保持良好狀態,避免因缺氧引起泥鰍浮頭甚至“泛池”而造成損失。 

    6 產卵繁殖 

    泥鰍的繁殖分自然繁殖和人工授精孵化兩種方式。繁殖池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左右,可吊掛受精卵50萬粒,孵出鰍苗20萬尾。 

    選擇2~3齡健康無病殘的性成熟泥鰍作種,雌雄配比為3∶1要求體長14~16cm,體重20g以上,腹大柔軟,體表有光澤,稍呈黃綠色要求雄鰍體長10~20cm,體重12~15g。雌雄親鰍的鑒別方法如下:雄鰍頭部橢圓,稍平。產卵前先將全巢用食鹽水浸泡消毒,然后吊掛在水面下10cm深處,上面用棚布、草簾或蘆席等遮陰,嚴防鳥類等天敵侵害。孵化時將水溫調控在20~28℃之間,8~15小時鰍苗即可出殼。剛孵出的鰍苗常側臥池底,靠吸收卵黃囊的營養生長發育,此時可投喂熟蛋黃和面粉等混合餌料,逐步培養稚鰍的自行攝食能力。 

    7 疾病防治 

    泥鰍的疾病以預防為主,關鍵是搞好消毒工作。每天巡池清掃食場,每隔15天左右用漂白粉液全池潑灑消毒殺菌。治病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最好采用中草藥防治,如大蒜可防治泥鰍腸炎,菖蒲可治爛鰓病等。 

    8 泥鰍捕撈 

    泥鰍既是人強身健體的營養滋補食品,又是特種水產養殖的高級餌料。用泥鰍喂養特種水產動物時最好將泥鰍與某一水產動物同池飼養,既減少投喂和捕撈的麻煩,又能隨時補給特種動物的飼料。如浙江某養殖場在龜、鱉池中混養泥鰍,讓龜、鱉自行采食,可節省飼料1/4。 

    單養的泥鰍一般采用誘捕辦法捕捉,方法為將炒熟的米糠或麩皮等香味餌料盛于魚籠中誘捕,或用小眼目魚網鋪于進水口底,晚間注入清水,待泥鰍好氧大量匯集于此時收網捕獲。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