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鱉的病害防治

   日期:2015-09-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1    
    鱉的適應性大,抗逆性強,在養殖生產中很少發生疾病;但如飼養管理不當,也會發生病害。常見的鱉病有: 

    紅脖子病 

    病原體是產氣單孢桿菌。主要癥狀是食欲減退,行動遲鈍,頸部紅腫充血,伸長而不能縮回,腹部出現紅斑點,時而浮于水面,時而匍伏于沙地。病情嚴重時,口鼻出血,腸道發炎腐爛,全身紅腫,眼睛渾濁發白而失明,肝脾腫大,不久即死亡。 

    防治方法:①嚴禁含氨的水流入養鱉池,經常注意保持水質清潔,勿使病鱉混入,當水溫下降時,更應注意防病。②用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藥拌入餌料投喂,第一天用藥量為每公斤鱉0。2克,第二天至第五天減半。③用病鱉的病變組織制成疫苗,混入餌料中投喂或進行腹腔注射。 

    腐皮病 

    由單孢桿菌感染而致,由于鱉在池內殘斗受傷感染細菌后,使受傷部位周圍皮膚組織壞死引起。病鱉四肢、頸部、尾部、裙邊等處皮膚腐敗,糜爛壞死,形成潰瘍。嚴重時,四肢皮膚爛掉,爪也脫落,骨骼外露,頸部肌肉和骨骼也露出在外,裙邊潰爛。 

    防治方法:①發現病鱉時應及時隔離治療,用100ppm的磺胺藥物或抗生素浸洗病鱉48小時。②大小分開飼養,以免爭食進相互毆斗致傷,被細菌感染而發生。③發現此病,更換入新鮮水,改變水質。 

    白斑病 

    該病又稱毛霉病。病原體是藻菌目、霉菌科、毛霉屬的一種霉菌。病鱉四肢和裙邊等處出現斑點,早期僅出現在裙邊部分,后期逐漸擴大,形成一塊塊白斑,使得表皮壞死,產生部分潰瘍。流水池和循環水槽中養殖的鱉,特別容易感染此病。潛入泥土,受過擦傷的皮膚,可能成為感染霉菌的門戶。當霉菌寄生到咽喉時,可影響呼吸而死亡,但死亡情況很少。 

    防治方法:此病在流水中有迅速繁殖的趨勢;在肥水中,霉菌生長因受其他細菌競爭抑制,發病較輕,所以不要使用抗菌素。要徹底清塘消毒,經常施肥,使池水保持一定肥度;要小心操作,防止鱉體受傷;發病時,可用磺胺軟膏涂擦鱉體患部,能防止此病。 

    出血病 

    該病病原體可能是病毒。病鱉腹甲遍布紅斑和出血點,背甲出現潰爛增生物,潰爛出血,咽喉內壁大量出血和壞死;嚴重時,腸出血和粘膜潰瘍明顯,腎臟、肝臟也出現血病態。此病傳染性很強,常成批死亡。 

    防治方法:發現此病,要立即將病鱉隔離,口服磺胺藥物和抗菌素,或用抗菌素涂擦患處,有一定療效。治療方法尚在研究中。 

    此外,鱉的敵害尚有螞蟻、鼠類、蛇類以及某些鳥類。螞蟻會危害稚鱉和孵卵。鼠、蛇常為害幼鱉甚至成鱉。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