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魚病傳播途徑及預防對策

   日期:2015-09-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1    
    1 魚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1.1 魚體本身帶有的病原體 

    池塘所放養的魚種,有些個體本身常帶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蟲(簡稱病原體)。因魚種個體較小,這些病原體常寄生在魚的體表,鰭條或鰭基部、鰓瓣及鰓絲上,有些寄生于腸道內或腹腔中。一般情況下,肉眼難以觀察到,這就給我們診斷魚病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當魚類體質減弱,防御機能降低,病原體就會大量生長繁殖,不斷侵害魚體,發生一系列病變。 

    1.2 環境因素所致 

    池塘的環境因素較為復雜,并且也是魚類病原體的主要孳生場地和傳播源;如池塘內淤積過厚的池泥,水生植物,軟體動物,水生昆蟲,魚類敵害等。一些病原微生物常通過水體的流動從一處流向另一處,所到之處都被污染;有些病原體衍生于過厚的淤泥或水草之中,當水溫適宜時, 就可進行大量繁殖;而有些病原體則是以軟體動物、水生昆蟲或魚類敵害為中間宿主,為魚類病原體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3 人為因素所致 

    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病原體傳播途徑也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3.1 飼養管理不當 主要表現在投餌施肥不潔,所投喂的餌料常攜帶著大量病原體,特別是投喂被污染過的水草,可將病原體帶入水體或直接進入魚類機體。有些施用未經發酵處理的有機肥,導致病原體的傳播。 

    1.3.2 操作不當 在拉網起捕、干塘捕撈或并池飼養過程中,常因操之過急,動作魯莽,使魚體表受到損傷,而易患水霉病、 赤皮病或細菌性爛鰓病。 

    1.3.3 使用不潔用具 常見的用具有網具、魚盆、魚種箱、餌料桶、氧氣袋、裝魚桶、增氧機、潛水泵等,當在被污染過的水體中使用后,未經任何消毒處理,又立即用于其他池塘作業,這也是魚病傳播的又一途徑。 

    2 預防魚病傳播的方法 

    2.1 徹底清塘消毒 

    魚種放養前,徹底清除池塘過厚淤泥,并鏟除池塘四周雜草和水生植物的根、莖等。有條件時可使用化學除草劑將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徹底根除。并放干池水讓其曝曬,再注入適量的水,用藥物進行消毒處理,(1)按每667m2用生石灰80~100kg+茶粕40~50kg 溶化后全塘潑灑;( 2 )按每667m2用五氯酚鈉15~20kg或漂白粉20~25kg+硫酸銅2~3kg溶解后全塘遍灑。 

    2.2 搞好魚種消毒 

    所投放的各類魚種,不管是自育還是從市場購買的,一律經消毒處理后,方可下塘放養。魚種消毒的具體方法是: 

    2.2.1 用25-30g/L食鹽水+90%的敵百蟲結晶100g,浸泡魚種10-15min; 

    2.2.2 用0.2~0.3g/m3孔雀石綠或10~12g/m3高錳酸鉀+0 .5g/m3B型滅蟲靈,浸洗魚種8-10min; 

    2.2.3 可用20-30g/L的食鹽水+1g/m3敵百蟲+0.8g/m3 硫酸銅混合液浸洗魚體。 

    以上3種方法均可有效地殺滅魚種體表的病原體。 

    2.3 加強飼養管理工作 

    2.3.1 定期進行水體消毒 凡是池塘注入新水或是魚病發生的旺季,嚴把池塘水體消毒關,可按667m2用強氯精350-400g兌水全塘遍灑,或每667m2水面用硫酸銅1.5~2kg+B型滅蟲靈800g兌水全塘潑灑。 

    2.3.2 堅持科學投餌施肥 所投喂的餌料要求新鮮,無霉變。草料可用0.7g/m3硫酸銅溶液或1g/m3漂白粉溶液浸泡10min再喂魚。有機糞肥最好堆放經充分發酵腐熟后再施入池塘內。這樣不僅改善了水體中的肥度,還可有效殺滅糞肥或有機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蟲。 

    2.3.3 嚴格漁具消毒 網具類使用后曝曬。也可用藥物消毒,如來蘇兒,菌毒滅,75%酒精溶液等都可用作漁具消毒,漁具最好做到專地專用。 

    2.3.4 發現病魚及時作出處理 如發現池塘魚類患病時,應立即將病魚撈起,確診魚病對癥下藥,及時治療。病國死尸不可亂丟,要及時燒毀或作深埋處理,防止對環境的污染。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