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早熟豇豆覆蓋黑地膜利于增產

   日期:2015-09-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9    
    特早熟豇豆是南方地區的主要夏季蔬菜生產品種之一,年栽種面積超過122.5萬畝。近幾年來,由于田間雜草危害嚴重,早熟豇豆經濟效益大幅度下降,有些地區使用除草劑除草,導致產品農殘超標,食用的安全性下降。為此,湖南省特種蔬菜研究所進行了特早熟豇豆田雜草生態調控及其對產量影響的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用黑地膜處理可以達到雜草防除的最佳效果。對于豇豆生長及產量形成,黑地膜處理中的豇豆生長迅速,枝葉茂盛,葉片濃綠,生長期長,且產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10%以上,而白地膜處理的始花期與始莢期早于黑地膜處理,且前期產量較高。選擇使用雜草的生態調控方法,對于菜農來講,若要提高早期經濟效益可采用白地膜覆蓋法,而利用黑地膜覆蓋則適用于大型的豇豆產業或種子生產等?,F將試驗報告介紹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本次試驗采用特早熟豇豆99-1品種。 

  2、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為四個處理:黑地膜覆蓋,白地膜覆蓋,人工除草,不除草處理(CK)。每個處理設4個小區,每小區面積為4.5米×1.5米,各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分別對豇豆的生長情況和規律及雜草危害進行觀察記載。人工除草處理每10天除草1次。結莢前每5天對豇豆的生長情況及雜草的生長規律記載1次,結莢后每3天對豇豆的產量及莢長測量記載1次。 

  試驗場地設在湖南省常德市湖南文理學院生物園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新填的砂石土,貧瘠、有機質少、肥力水平低。2005年3月31日播種,基肥:每畝施尿素7.5公斤、復合肥2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4月6日出苗,4月15日對植株的生長、葉片的形成進行記載,6月4日對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形成進行觀察和記載。4月6日至7月7日,觀察雜草危害狀況后進行資料整理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豇豆田雜草危害狀況的分析: 

  四個處理中黑地膜覆蓋無雜草的生長和危害,白地膜覆蓋后,雜草危害較輕,人工除草和不除草處理雜草種類較多,其中不除草處理的雜草種類最多,分布最復雜,危害最嚴重。4月15日至6月4日各處理中莎草株數最多,占地面積最大。6月4日以后以狗尾草為主要雜草,并且覆蓋了其他雜草。白地膜覆蓋與不除草處理中狗尾草高度達2米以上,嚴重影響了豇豆的正常生長及產量的形成。同時也抑制了其他雜草的生長。 

  2、豇豆的生長情況: 

  試驗知道,4月15日至5月25日,各處理以黑地膜覆蓋豇豆長勢最佳,葉片數目最多,葉色濃綠且發黃期晚。白地膜覆蓋和人工除草長勢次之且葉片綠色,發黃期較早。不除草處理長勢最差且葉片顏色淡綠,當豇豆生長期臨近尾聲時,其葉片最先變黃;始花期白地膜覆蓋于5月15日率先開花,接著黑地膜處理、人工除草處理、不除草處理相繼開花;始莢期,白地膜處理于5月25日率先結莢,5月30日各個小區均已開花結莢。 

  3、豇豆產量的形成: 

  從試驗的結果來看,特早熟豇豆前期和后期產量明顯低于中期,說明產量的形成主要集中在中期,即6月16-25日。黑地膜覆蓋產量明顯高于其他3個處理,比不除草處理增產35.4%,且豇豆平均莢長76.5厘米,最長達98厘米;白地膜覆蓋比不除草處理增產26.2%,且平均莢長74.1厘米,最長為92厘米;人工除草處理比不除草處理增產20.9%,平均莢果長為76厘米,最長為90厘米,而不除草處理產量最低,平均莢長僅72.1厘米,最長莢只有87厘米。因此,利用黑地膜覆蓋栽種豇豆不僅可以增加產量,而且品質好,鼠尾少。 

  試驗結果表明,特早熟豇豆早期產量依次為白地膜覆蓋〉黑地膜覆蓋〉人工除草〉不除草處理,地膜覆蓋處理比人工除草和不除草差異顯著,而人工除草和不除草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方差分析發現,此特早熟豇豆中后期及全生育期的產量并無顯著性差異。因此,應特別重視特早熟豇豆的早期產量,市場上早期豇豆少,經濟效益高,白地膜覆蓋對于菜農來講意義很大。但從長遠利益來看,如果用于大面積豇豆生產,或用于種子生產,采用黑地膜覆蓋才是最佳選擇。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