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甘薯是指單個薯塊質量50—150克,質地細膩,風味濃的小型菜用甘薯。其外形美觀、商品性好、口感香甜粉糯,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在超市售價較普通甘薯高3—5倍。 1、環境選擇 按照“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標準”要求,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條件好,有機質豐富,表土疏松,土層深厚的紅、黃砂質土壤,以新開墾的低丘山地和砂性水旱輪作地最適宜。 2、品種選擇 ①金玉(原名浙1257) 浙江省農科院育成。皮色粉紅,肉色純黃,薯塊短圓形,表皮光滑,口感粉、甜、糯,質地細膩,沒有粗纖維,風味香濃,烘于率30%—32%,單株結薯5~7個,薯塊大小均勻。早熟性好,110天左右可以收獲,適于不同季節栽種。商品薯率可以達到85%。出苗性好,耐寒性一般,主要缺點是易感蔓割病,應選擇無病種薯、高剪苗和忌連作,水旱輪作防治效果更好。 ②良緣(原名AIS) 國外引進品種。皮色金黃,肉色紅,薯塊圓形,表皮較光滑,口感軟、甜、糯,品質優,風味香濃,烘干率25%—26%,適于蒸煮或烘烤,單株結薯5—6個,薯塊大小均勻。出苗性好,中熟,生長期130天左右。 ③心香 浙江省農科院選育的新品種。紫紅皮黃肉,薯塊橢圓形,表皮較光滑,口感較粉,質地細膩,較甜,烘干率27%—29%。地下部結薯淺而集中,適合機械化收獲,單株結薯6—7個,薯塊大小均勻。早熟性好且產量高,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蓋栽培,90天可以收獲,產量、熟性與高產品種蘇薯8號相當。 ④浙薯6025 紫紅皮桔紅肉,薯塊橢圓形,表皮較光滑,口感粉,貯藏一段時間后(11月),淀粉不斷降解,口感較軟、糯、甜,風味好,11月開始供應市場較好,兩頭有少量粗纖維,烘干率28%—32%。單株結薯5—7個,薯塊小而均勻,單薯鮮重160克,一般每畝產量1500千克,商品性好,抗性強,適應性強,耐貯藏。出苗好,地上部半直立,長勢健壯,葉色深綠,中蔓,中熟,生長期120天以上,6月上中旬栽種較好。 ⑤浙薯78 紅皮桔紅肉,薯塊圓形,表皮較光滑,口感軟、甜、糯,兩頭有少量粗纖維,風味較好,烘干率25%—26%,早熟性好,適合早種早收,10月以后收獲則品質下降。 3、育苗 早熟品種宜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層保溫育苗,出苗后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提早供應市場。常規栽培可采用小拱棚十地膜兩層保溫育苗。苗床寬1.0米左右,深15—20厘米,床底鋪一層有機肥后澆水覆土。選擇具有品種典型特征、無病蟲害的薯作種薯,用多菌靈或托布津浸種處理。排種時薯間隔3厘米左右,利于出苗均勻,多出苗,并有利剪苗。排種時要做到薯塊頂部朝向一致,薯背向上。 種薯排好后覆土,厚度2—3厘米,不能超過5厘米,以免影響出苗。當60%薯塊出芽后揭掉地膜。晴天氣溫20℃以上時,打開拱棚膜和大棚膜兩端通風,防止高溫燒苗,保持床溫25—30℃,濕度以床土見干見濕為宜。當薯苗長有7—8葉,苗高20—30厘米時即可剪苗扦插,苗齡一般控制在35天左右。 4、整地與施肥 ①整地 在晴天進行整地,將土打碎、打細,整平后,作成高20厘米左右的壟,將肥料條施在壟底。 ②增施基肥 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基肥施用量占總施肥量的80%以上,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硫酸鉀35—40千克。有機肥分層分期施用,即耕翻和起壟時各占1/2,用粗肥打底,精肥施面,深淺結合,才能有效地滿足甘薯前、中、后期養分的需要,促進甘薯正常生長。 ③合理追肥 早施提苗肥、壯苗肥,一般在栽后3—30天內,澆施稀薄人糞尿2次,根據苗情每次每畝追尿素1—3千克。重施催薯肥、長薯肥,一般占總施肥量的20%,時間為栽后50天左右,靠壟的一側破土施肥,一般澆施人畜糞尿加適量碳酸氫銨。還可在甘薯壟背裂縫時及時施人裂縫肥。追裂縫肥每畝用尿素4—5 千克,過磷酸鈣浸出液10千克,硫酸鉀3 千克,對水150—200千克配成營養液,在田間普遍開始裂縫時,于陰天或晴天的午后進行逐棵順裂縫澆灌,要求追施均勻。 ④根外追肥 一般在甘薯生長后期,葉面噴施0 .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0.5%尿素溶液和2%—3%的過磷酸鈣溶液,噴施時間宜在傍晚,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5、大田栽種 當平均氣溫10℃以上時,可剪苗栽種于大田,由于前期氣溫較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栽種時,將4個節位水平插入或斜插入土中,干旱時將2葉1心露出地面,以利薯苗成活和結薯分散,結薯早且多,薯塊大小均勻一致,有利于提高商品率和產量。為了使薯塊個數多,增加小薯的比例,迷你甘薯的扦插密度要適當加大,每畝扦插4000株左右,可采用窄壟單排,即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或采用寬壟雙排,即壟寬1—1.2米,每壟扦插2排,株距30—35厘米。 6、病蟲害防治及田間管理 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蔓割病,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2 500—3 000倍液,蘸根2—3分可防治黑斑病、蔓割?。挥?%—5%辛硫磷顆粒劑2—3千克,拌細土15—20千克,起壟時撒入埂心或栽種時施人窩中,可防治地下害蟲,一般選擇疏松的新開墾紅、黃壤或實行水旱輪作,即可有效避開病害和地下害蟲。地上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甘薯麥蛾,7—9月為害,在害蟲1—2齡期,葉面噴施5%抑太保或5%卡死克1 000—1 500倍液防治。定植后每畝用86%乙草胺乳油50—70亳升對水50千克進行化學除草。在甘薯生長中期,人工除草1—2次,不必翻藤。 7、適時收獲 甘薯沒有明顯的成熟期,確定收獲時要通過田間取樣,連續挖10株,測定產量和商品薯率,當商品率達到65%—70%時即可收獲。各地可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市場需求來確定收獲期。最遲在霜降之前收完。收獲時要輕挖、輕裝、輕運、輕卸,防止機械損傷,按品種分開收獲和存放。收獲過程中若氣溫達到32℃,甘薯應在2小時之內送進屋內,以免表皮灼傷,影響外觀和耐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