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機插秧特點

   日期:2015-09-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7    
   一、水稻機插秧特點  

  1、機械性能更佳。六十年代的插秧機是針對洗根秧苗的特點研制的,機插時,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影響了栽插的均勻度,勾秧率、傷秧率高,栽插質量不高,不能適應水稻生產的要求。現在推廣的PF455S手扶式插秧機,P600,RR6高速插秧機,都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我國水稻生產實際,優化設計,開發生產出來的,具有機械的可靠性、適應性、穩定性,作業性能、作業質量和作業速度大大提高,完全滿足現代農藝要求。 

  2、育秧方式有重大改進。過去的機插秧,采用的是常規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標準化程度低,費工耗時,操作繁瑣,始終未能擺脫手工插秧的技術模式。現在推廣的新型機插秧技術,在總結吸收國外工廠化育秧技術的基礎上,采用塑料軟盤育秧,中小苗帶土移栽,秧本比達1:100,大量節省了秧田。育秧所用秧盤為平底,播種量、播種深度易于掌握,育秧更為安全。機插秧播種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大大降低,更加適應于將來商品化育秧、產業化經營。目前配套推廣的全自動育秧流水線操作簡便、播種均勻、秧苗質量好、作業效率極高,已成為機插秧推廣強有效的助推動力。 

  3、技術指標易于定量控制。新型插秧機對基本苗、栽插深度等技術指標可以量化調節,真正實現了擴行降苗淺栽。如PF-455S插秧機,每幅120cm,固定為4行,行距為30cm。株距可調節為11.7、12、14.6cm。每畝栽插密度分別為1.4、1.6、1.8萬穴。通過調節橫向、縱向送秧機構,每穴苗數調整在3-5苗,從而把每畝基本苗控制在5-8萬。生產上一直難以控制的基本苗得以大幅度下降,真正實現了“小群體、壯個體”,為實現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的插秧機還配備了液壓仿形裝置,可以隨大田表面上下起伏,不斷調整機體狀態,保持機體平衡和栽插深度一致,極大地提高了栽插質量。加之秧苗帶土栽插,植傷小,緩苗期較短,發苗早,發苗快。 

  4、節本增收顯著。新型機插秧秧本比為1:100,是拋秧(1:30)的三分之一,是常規手栽秧(1:6-7)十五分之一,大大節省了秧池,相應節省了灌溉用水。每畝基本苗降至5-8萬,用種量下降三分之一。秧盤、營養土、地膜都減少了一半,用工也相應減少。據初步估算,機插秧較拋秧每畝節本增收50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5、適應于勞動力的轉移。新型機插秧節工、節本、節省秧池,配套以自動育秧流水線,非常適宜于工廠化、集約化、專業化、商品化育秧,適宜于產業化經營。目前,機插秧專業戶從育秧到機插秧,每畝大田收費60-100元。而一家一戶的育秧拋栽,農戶在種子、秧盤、營養土、肥料、農藥、水等物資和育秧、拋栽方面的成本費用,每畝總在150-200元以上。農戶節約了成本費用,節省了秧池,騰出了時間、精力。水稻機插秧推廣將商品化育秧、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真正實現了勞動力的轉移。 

  6、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獨生子女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越來越少。隨著土地流轉機制的不斷完善,一家一戶的農村聯產承包將漸漸變成少數農機大戶承包經營,工廠化、專業化、集約化育秧,大規模機械化插秧將成為水稻生產的必然,再一次推動水稻栽培方式的革命。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