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稻麥秸稈還田--稻麥留高樁

   日期:2016-11-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301    
 稻麥秸稈還田方法很多,有留高樁、堆漚、墊圈、過腹、沼氣發酵等,效果都很好。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稻麥留高樁是最好的方法。 
     
    所謂稻麥留高樁技術,就是在水稻、小麥收割時,按照秸稈高度與重量的比例關系,確定收割高度,留下適宜數量的稻麥基部莖稈,直接耕翻入土的配套技術。該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稻麥秸稈還田期間,正是農事繁忙季節,其他方法費時費工,難度較大,而采取留高樁技術,簡化了還田程序,省工節能,提高了活化勞動和能源的投入效益; 
     
    二是留高樁結合耕翻,莖稈外露少,分布均勻,提高了還田質量和效果; 
     
    三是方法簡單易行,增產、改土效益高,群眾樂意接受,推廣阻力小,緩和了用地和養地之間存在的尖銳矛盾; 
     
    四是有利于推廣機械收割,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我縣1985年開始試驗、示范、推廣稻麥留高樁技術,1998年應用面積已達4.6萬公頃。主要技術是: 
     
    1.保證留樁高度,以保證稻麥秸稈還田數量 
     
    從增產效果和培肥土壤等綜合分析,每667平方米還田麥樁或稻樁150kg左右,效果最佳。即一般水稻留樁16.5cm以上,小麥留樁16.5~19.5cm。 
     
    2.增施速效氮肥,維持碳氮平衡 
     
    稻麥秸稈粗纖維多,碳氮比大于50∶1,如不注意速效氮肥的運用,則由于微生物與作物早期爭氮,影響幼苗生長,最終導致產量降低。據試驗,為了維持碳氮平衡,667平方米留樁相當于150kg稻草的需要配施15kg左右的碳銨,麥草則需配施25kg左右的碳銨(不包括基肥)。 
     
    3.提高耕翻質量 
     
    從既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又有利于稻麥秸稈的分解方面考慮,耕翻深度應為10~12cm,同時防止漏耕或淺耕。 
     
    4.留麥樁栽稻的田塊,水稻苗期要特別注意水漿管理,堅持淺水勤灌,灌水和擱田相結合,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以便加速樁草的腐解和促進水稻正常生長發育。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